冲突进入第二年,以色列何时收手?经济压力或成关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07 19:16:01

一年前的今天,2023年10月7日清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对加沙发起“铁剑”行动……

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一年,已造成超过4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9月以来,黎以冲突骤然升级,以色列与伊朗为首的中东反以“抵抗之弧”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空前升高,停火与和平更加遥遥无期,饱受战火摧残的无辜民众令全世界揪心。

无视人道灾难和国际社会谴责,先是重创哈马斯,紧接着将矛头指向真主党,内塔尼亚胡的目标究竟是什么?随着战事不断升级,1982年之后又一场中东地区的全面战争会爆发吗?和平之路是否依然存在,路在何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邀请中外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以色列的盘算:

无法消灭哈马斯,遂转向真主党和伊朗

10月6日,以色列军队轰炸了加沙地带中部的一座清真寺和一所学校,造成至少24人死亡、93人受伤。哈马斯声明说,这两处场所是数百名流离失所者的容身之地,而以军表示,他们打击了哈马斯的指挥中心和控制中心。

过去一年中,在加沙地带,以军行动像这样造成包括大量妇女儿童在内平民死伤的情况不断上演。战前生活着200多万人口的加沙地带,如今早已变成一片废墟甚至“人间地狱”。

“冲突一年,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暴力的恶性循环,战争没有赢家。”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说,巴以冲突一年来的情况说明,无论是针对哈马斯、真主党这样的非国家行为体,还是针对特定国家,武力和暴力都会给平民带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但想消灭或征服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

罗马尼亚中东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弗拉维乌斯·卡巴-玛利亚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应对和阻止人道主义危机的能力在这场冲突中严重缺失,这是巨大不幸。与此同时,通过联合国的体制和秩序进行的传统外交也已无力制止冲突并挽救生命,令人悲哀。

7月31日,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遇袭身亡;9月17日,黎巴嫩全国同时发生传呼机爆炸,造成超过4000人受伤,10多人死亡;9月28日,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在以色列袭击中死亡,同时身亡的还有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副总指挥尼尔福鲁尚。

一年来,内塔尼亚胡不断重申,以色列的目标是彻底摧毁哈马斯的军事和管理能力,解救所有被扣押人员,以及加沙地带的“去军事化”。但冲突不断升级和外溢,无疑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疑虑和担忧——以色列究竟何时收手?

孙德刚认为,以刺杀身在德黑兰、文官身份的哈尼亚为分水岭,以色列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以色列意识到针对哈马斯和加沙的上述三个目标之所以无法实现,是因为背后有伊朗和“抵抗之弧”存在,便把矛头转向了真主党、胡塞武装和伊朗,最终目标是要颠覆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政权。

“以色列需要向国内支持者证明他们能够实施有效控制,阻止哈马斯和真主党带来的危险。”卡巴-玛利亚说,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在国内取得了政治上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全感,但没能消除因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领而带来的意识形态威胁。

孙德刚说,通过军事行动从肉体上消灭大批反以力量,使以色列在战术上获得了成功,但在战略上是失败的。以色列在国际上空前孤立,无论是全球南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批评都在不断增加。

新一场中东战争?

阿拉伯国家保持理性,可能性较低

10月1日,为了对纳斯鲁拉、哈尼亚等多位“抵抗之弧”领导人的死亡进行报复,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约200枚弹道导弹的迄今最大规模袭击。5日,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再度表示,以色列正在“七条战线”上作战,指明了敌人,包括真主党、哈马斯、胡塞武装、约旦河西岸的“恐怖分子”、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以及他们的支持者伊朗。

冲突一周年之际,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称,以军所有系统都已部署就绪,防范敌人在10月7日这一天对以军“后方”发动袭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以色列试图通过打击哈马斯、真主党等伊朗盟伴改善自身安全环境,重塑在地区的军事威慑能力,同时也很清楚伊朗作为对以色列的一个长期威胁,无法通过对其一次战术性军事打击,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打击伊朗盟伴,或以可能的远程袭击等手段直接攻击伊朗,都是为了削弱伊朗的军事行动力和地区影响力,使其不能轻易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但以色列想通过战术性行动颠覆伊朗政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10月1日遭伊朗导弹袭击后,以色列正酝酿对伊朗“严厉回应”。但美国总统拜登给以色列反击伊朗划出了“红线”,不支持以色列袭击伊朗的核设施和油田。6日,叙利亚中部地区多处军事地点遭到以色列空袭。越来越多的舆论担心,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后的新一场地区全面战争,已经近在咫尺。

“以色列一定会对伊朗进行还击。但还击的力度有多大,还有很大不确定性。”李子昕说,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把冲突控制在地中海东岸的沙姆地区是域外力量心照不宣的一条“红线”——冲突不能外溢到整个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这也是美国反对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和油田的主要考虑。

李子昕认为,中东新一场全面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仍然较低,这是由于阿拉伯国家自冲突爆发以来一直保持理性态度,在人道主义和政治上支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等国,从未卷入战事当中。

卡巴-玛利亚坦言,当前局面下很难做出预测。伊朗一直保持克制,但以色列由于内部压力可能不会那么克制。以色列正推动冲突区域化,使之持续下去,并让更多的方面涉入进来。胡塞武装、真主党和伊朗在反以行动中都有自己的利益。但阿拉伯国家已在经济和外交上相对独立,关注的也是自身利益,因而不会站在以色列、美国或巴勒斯坦、伊朗的任何一边。

和平的前景:

经济重创或促以色列改变政策

本轮巴以冲突进入第二年,面对超过4万人死亡的沉重数字,停火与和平的到来遥遥无期,渐行渐远。

10月2日,以色列甚至宣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不受欢迎的人”,禁止其入境以色列,令全世界一片哗然。

法国总统马克龙5日呼吁停止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作战提供武器,被内塔尼亚胡办公室称为“可耻”。不过,马克龙很快就在第二天与内塔尼亚胡通话时表示,“相信中东地区停火的时机已经到来”。

当前局势下,停火的可能性是否依然存在?孙德刚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首先,域外大国必须“多栽花,少栽刺”,停止在冲突方之间拱火浇油。美国在中东地区选边站,给盟友以色列传递错误信号,导致战事不断推进,各方都成为受害者。其次,中东冲突各方应该放弃过时的传统安全观和以暴制暴、集团政治、以武力求和平的旧式理念,拥抱中国在全球安全倡议中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东地区很可能出现“冲突潮”与“和解潮”同时发生的情况,各方需要更大耐心,相向而行,积小步、成大步,保存和平的希望。

“为了实现和平,我们必须投资于和平,投资于发展。”卡巴-玛利亚表示,尽管必须面对冲突或将长期笼罩中东地区的现实,仍然不应放弃和平的努力。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在中东冲突中进行有效的调解,并且以色列和伊朗都不准备谈判。如果能够出现一个有效的“调解人”,其首先应该被冲突双方视为是中立的,其次又得同时具备对双方的影响力,而不仅仅是保持中立的。

10月6日,内塔尼亚胡再放狠话。他表示,以色列军队在哈马斯去年10月7日对以发动袭击以来的一年中“彻底改变了现实”,并誓言要在与哈马斯和真主党的战斗以及对伊朗的打击中取得胜利。

李子昕指出,以色列正在进行的实际上是一场“单方面的消耗战”,凭借军事优势可以取得战场上的短期优势,但无法在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局面下与地区抵抗组织进行长期消耗,而只要以色列持续采取武力方式,它面临的地区安全风险只会变得更多更复杂。为了自身和平安全,随着时间推移,以色列会选择以政治方式来解决冲突问题。

以色列经济已受到重创。去年第四季度,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21%,虽然今年一季度环比反弹14%,又在第二季度放缓至0.7%。战前,10万巴勒斯坦人持以色列发放的工作许可证在以境内工作,还有数万巴勒斯坦人在以境内“打黑工”。但冲突爆发后只有8000名巴勒斯坦工人不受入境禁令限制,可以在一些关键岗位继续工作,以色列建筑业、农业和工业领域都面临严重劳动力短缺。

“以色列还有大批青壮年被征召为预备役,同时面临大量资本流出。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我认为未来一年以色列应该会逐步改变政策,回归一种理性的状态。”李子昕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白波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