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兴致勃勃地给孩子报了个兴趣班,结果孩子学了几天就嚷嚷着不想去了。
你气不打一处来,脱口而出:“当初可是你哭着喊着要学的,怎么现在又不行了?
” 孩子听了,头一扭,直接把门摔得震天响。
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委屈,自己辛辛苦苦为了孩子,怎么就换来这么个结果?
其实,有时候问题就出在我们不经意说出口的那些话上。
有些话,父母觉得是为孩子好,但说多了,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飞鱼在文章中就提到了父母最愚蠢的四句话,句句扎心。
一句“别人家孩子”,毁了娃!
“你看隔壁小王,这次又考了年级第一,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
” 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
很多父母都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
在父母看来,这是一种激励,希望孩子能够奋起直追。
但对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试想一下,你辛辛苦苦做了一个项目,结果老板劈头盖脸就是一句:“看看人家老李做的,效率比你高多了!
” 你会怎么想?
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有的努力都被否定了?
孩子也是一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的节奏。
父母总是拿别人的长处来跟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较,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越发不想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记得我小时候,数学成绩一直不好。
有一次考试,好不容易及格了,兴高采烈地拿回家给爸妈看。
结果我爸来了一句:“及格有什么用?
你看人家小明,每次都是满分!
” 当时我的心情瞬间跌到谷底,觉得再努力也没用,反正永远都比不上别人。
这种比较,就像一把无形的刀,一点点割裂着亲子关系。
父母要做的,不是拿放大镜去看孩子的缺点,而是要看到孩子的进步,鼓励孩子的努力。
哪怕只是进步了一点点,也要及时肯定。
“我都是为你好”,是魔咒!
“我做的这一切还不是为了你好?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肯定后悔!
” 这句话,简直是父母的口头禅。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人生经验比孩子丰富,所以有义务为孩子规划未来,替孩子做出选择。
但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父母如果总是以“为你好”的名义去干涉孩子的人生,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就像文章里说的,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时,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的时候,父母总是干涉孩子的选择,总是对孩子管太多, 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窒息的。
父母以爱之名去约束孩子, 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孩子的一切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哪怕是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有自己想要的人生和追求,父母都不允许孩子去做自己,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可理喻。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就喜欢画画,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
但是,她的父母却觉得画画没有前途,逼着她学了金融。
大学毕业后,她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每天都过得很痛苦。
她跟我说,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
后来,她辞掉了银行的工作,偷偷报了一个绘画班。
刚开始,她的父母极力反对,甚至断了她的经济来源。
但是,她没有放弃,一边打工一边画画,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她说:“如果当初我听了父母的话,现在肯定会后悔一辈子。
”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真正的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梦想,而不是替孩子规划人生。
“早说了吧”,别当事后诸葛!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不要跟那个人交往,你就是不听,现在吃亏了吧?
” 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孩子所有的希望。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会走弯路。
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事后的指责和抱怨。
父母如果总是抱着“早知道”的心态,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笨,很没用,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以后遇到问题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创业比赛,信心满满地做了很多准备,结果却惨遭淘汰。
当时我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很失败。
回家后,我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安慰我说:“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再努力就是了。
” 她的鼓励,让我重新燃起了斗志。
父母要做的,不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落井下石,而是要给予孩子温暖和力量,帮助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站起来。
就像文章里说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自己摔跤过,才能知道疼,才能自己醒悟,而不是什么都让父母安排。
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追求人生,即使摔跤了,跌倒了,孩子自己走过的路,自己去体会人生,才是成长的意义。
只会玩?
别再扼杀孩子!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还会干什么?
” 这句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否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如果总是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逼着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只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
而且,玩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我的一个朋友,小时候特别喜欢玩积木。
他的父母并没有阻止他,而是鼓励他发挥想象力,搭建各种各样的模型。
后来,他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建筑学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他说:“小时候玩积木的经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父母要做的,不是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要为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玩的过程中成长。
就像文章里说的,每个人都是有优缺点的,父母也不要总是抓住孩子的短处不放,更不要对孩子逼得太紧,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矛盾也越大。
如果父母总是说孩子的孩子一无是处,总是去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改变,甚至变得很消极,很抵触的,最后成为父母讨厌的那种人。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父母要学会好好说话,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孩子,用信任的目光去支持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
或许,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我们放下控制欲,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梦想时,也许会发现,孩子的人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