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鉴定ta是不是NPD
#严重怀疑ta是NPD
近期热播综艺《再见爱人》中,引发较高讨论的嘉宾杨子、麦琳,被网友“质疑”是NPD(自恋性人格障碍)。
此前另一档综艺《花儿与少年》中,艺人周雨彤的一些争议性行为,也引起了网友关于NPD的讨论。
豆瓣小组中,还有很多描述身边人特征,请广大网友鉴定是否为NPD的帖子。
NPD究竟是什么?生活里真的有这么多NPD吗?
NPD就是自恋吗
NPD 是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缩写,全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NPD被描述为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的模式,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剥削性。
综艺截图
这么一看,NPD的核心特点好像是“自恋”,不过自恋绝不等于NPD。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介绍,NPD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否定、贬低他人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贬低对象甚至会波及父母、孩子。
综艺截图
根据相关医学文献,通常NPD患者倾向有以下特征:
极度夸大自我重要性
掌控欲强,幻想拥有无限成功
要求过度赞美
缺乏共情
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医生提醒,尽管NPD对周围和自己都存在一定的伤害性,但不意味他们是无情无义的“空心人”,有时并不是没有爱,而是爱却又不得其法。
诊断NPD,没那么简单
社交媒体上,许多人会根据几段综艺切片或是来源不明的量表,“诊断”某人是不是NPD,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NPD作为一种人格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诊断标准是非常严格的。
社交媒体的NPD测试
据精神科医生介绍,在临床上,医生在使用人格障碍给患者下诊断时也会非常谨慎,18 岁以下患者不允许给这类诊断。
另外,NPD 患者极可能还伴有抑郁、厌食、酗酒、滥用药物或者其他人格障碍,这一疾病的表现具有复杂性,并不是根据几份表格就能确认的。
电影《美国精神病人》
如今被讨论的很多NPD,其实更像是自恋倾向过高的人——
他们在个别事件或冲突中的一些言行,可能暴露了自恋特征,对他人造成伤害,但大多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共情他人。
“确诊为××”为何成为流行
近些年来,知识科普越发普及,大众对心理健康也越发重视。很多原本冷僻的医学术语渐渐融入流行文化语境,社交平台也常见“确诊为××”的热帖。
类似“确诊为NPD”的“心理标签”,是如何成为流行标签的?可能和这些因素有关:
集体文化与“自我中心”之间的矛盾
许多心理疾病患者会表现得异于他人,有特殊性和“自我中心倾向”。而在强调集体主义和谦逊美德的文化背景下,自我中心、自恋倾向往往被视为负面特质。
NPD在这种情况下就像是一种方便的标签,可以用来批判那些在行为上偏离集体价值观的人。
书籍《自恋的基因》
标签化与社交惰性
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心理知识的传播很普及,但不一定准确。NPD 等专业术语有时被简化成一种“印象”,人们用它来描述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尤其是在某人表现得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时。
这可能也暗示了人们在交往中的某种“惰性”:用医学术语来掩盖负面感受,似乎能将复杂人际问题简单化、道德化,将令人有负担的行为解释为“病态”,好像能更让人得到解脱。
书籍《为什么爱会伤人》
总的来说,心理疾病的阐释和命名,说明了人们认知的进步。对于真正的患者而言,有时候仅是被看见和被读懂就能缓解痛苦。
但我们也需要警惕“心理标签”的过度滥用。它可能是对疾病的误读和扭曲,也意味着使用者放弃了关注一个具体的人和一段真实的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简单心理等
编 辑 | 王可欣
审 核 | 李 玲 终 审 | 黄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