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欲迁都洛阳长安,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小飞鱼儿写文 2024-09-27 14:52:48

西边网友“渭水禹河”发微头条为长安加码:

赵匡胤:“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由此能够证明宋大祖赵匡胤想迁都长安吗?

此说法见于《长编》,原文如下:

晋王又从容言曰:“迁都未便。”

上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

王叩头切谏。

上曰:“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王又言:“在德不在险”,上不答。

王出,上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长编》的由来及史料来源

《长编》全名为《续资治通鉴长编》,当年司马光在洛阳潜心编纂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做前期准备工作时创制了长编法。

但在司马光那里,长编法仅仅是一个编纂程序,其长编也只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加工的编年史初稿,需要作最后的删修定稿,方可成就规范的编年史。

到了南宋,李焘、李心传、徐梦莘等,则有意识地将长编法独立出来,使之从一种操作方法,修史的一个环节,卓然而为独立的史书体裁——长编体,成就了《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

根据《长编》的作者李焘所作的注释可知,文章开头这段话并非出自宋代的官方正史或实录,而是出自一本笔记小说《建隆遗事》。

♥《建隆遗事》的史料价值

《建隆遗事》的作者王禹偁,为宋太宗、真宗时期的文人。

《建隆遗事》的史料价值究竟如何,下面作以简要分析:

一是记录的真实性:《建隆遗事》作为一部笔记小说,其内容可能受到作者个人观点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在评估其史料价值时需要谨慎。

然而,它仍然为研究宋初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没有其他官方或正史记载的情况下。

比如下面这个宋朝皇位“再传”版本:

赵弘殷和杜太后生有五个儿子。

赵匡胤是家中老二,老大早夭;赵炅(赵光义)是老三,赵廷美是老四,还有一个老五,也早夭。

按照以杜太后为主角的“金匮之盟”说法,《建隆遗事》关于宋太祖宋太宗皇位传承是“再传”版本这样记载的:

由太祖传太宗,太宗再传兄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太祖之子赵德昭,由此大宋帝王重新回到太祖谱系。

二是内容的详细程度:《建隆遗事》中关于宋太祖迁都洛阳的讨论,虽然被一些学者质疑其真实性,但它详细记录了宋太祖与晋王之间的对话,以及宋太祖对迁都原因的解释,这些都是研究宋初政治决策过程的重要线索。

三是与其他史料的对比:《建隆遗事》中的记载与其他史料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本身也是研究宋代历史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对比不同史料,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维度面貌。

四是反映的时代特征:《建隆遗事》反映了宋代初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尤其是对于宫廷政治的描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运作和文化氛围。

五是作者的可靠性:《建隆遗事》的作者王禹偁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身份和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他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也可能影响作品的内容,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判断。

六是学术的认可度:尽管《建隆遗事》在学术界的认可度有限,但它仍然是研究宋代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者们在研究中会参考这部作品,同时也会对其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

七是文献的完整性:《建隆遗事》是否完整保存至今,以及是否存在佚失或篡改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其史料价值的评估。如果作品完整且未经篡改,那么它的史料价值会更高。

八是后世的影响:《建隆遗事》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评价其史料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这部作品对后来的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有显著影响,那么它的史料价值就更为突出。

因此,《建隆遗事》作为研究宋代历史的一部笔记小说,虽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局限,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在使用这部作品时,研究者需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以更准确地还原历史真相。

由此可见,赵匡胤欲迁都长安一事,只能算有此一说,不入正史记载。

最起码,用以镜鉴国事的《资治通鉴》并未采用,可见其事缺乏详细的考证,不足以令人信服。

0 阅读:4

小飞鱼儿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