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要买······”时,满足是下策,拒绝是下下策,上策是什么?

智慧父母心视野 2024-10-09 10:51:35

在购物中心,一个小女孩紧紧盯着橱窗里的洋娃娃,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她转头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那个娃娃。”

这样的场景,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面对孩子的购买请求,如何回应,既考验着父母的智慧,也关乎孩子的成长教育。

01

童年的“不满足”,是成长的隐痛

小杰是个十岁的小男孩,他特别喜欢收集乐高积木。但每当他向父母提出购买新积木时,得到的往往是拒绝:“家里已经这么多了,别再买了。”

小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被忽视了,那份对积木的热爱也被贴上了“浪费”的标签。渐渐地,小杰变得内向,不再轻易表达自己的需求。

其实,孩子的一个小小愿望,背后往往藏着他们的心理需求。直接拒绝,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甚至产生自卑感。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写道:

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产生补偿性心理。

压抑孩子的购买需求,会让孩子过早体验“物质匮乏”的精神压迫感。

那些一直得不到满足的需求不会消失,它会像一个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填不满。

童年缺乏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一生最可怕的执念。

02

无底线的满足,是溺爱的陷阱

与拒绝相反,有些父母则选择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小丽是个独生女,从小到大,只要她想要的,父母都会尽力满足。从名牌衣物到最新款的电子产品,小丽从未缺过。

但是,这种无节制的满足,却让小丽变得任性而自私。当她步入社会,面对无法满足的欲望时,竟然选择了透支自己的信用卡和贷款消费,最终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无底线的满足,会让孩子失去对金钱的敬畏和理智消费的能力。他们习惯了伸手即得,却不懂得珍惜和感恩,最终可能会因欲望的深渊而迷失自我。

毫无底线的满足,是一种无下限的溺爱。

03

智慧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消费观

丰子恺说:“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

面对孩子的消费请求,智慧的父母会选择一种平衡的方式。他们既不会一味拒绝,也不会无底线满足,而是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消费观。

帮助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

“需要”,是必需品,没有会影响生活和学习。

“想要”,是一种欲望,有了会更好,但没有也不会影响什么。

需要的,一定要买;想要的,酌情考虑。

比如,当孩子想要一款昂贵的游戏机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这是你真正需要的吗?还是只是因为你想要?”通过这样的对话,让孩子学会理性判断自己的需求。

提前约定消费的价格和数量

每个月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并允许他们自由支配。同时,提前约定购物的金额和数量,让孩子在有限的资源内学会选择和规划。

比如,去超市之前,跟孩子约定可以买一件物品,但价格不能超过20元。

孩子在选购物品时,就会仔细去挑,不仅要看标签价格,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对比性价比。

虽然开始孩子可能会纠结,但慢慢地孩子就学会了在有限的价格范围内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培养孩子的财商

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财务管理,了解金钱的来源和去向。还可以教孩子记账和储蓄,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

父母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孩子才能学会合理消费,珍惜金钱,不随意挥霍。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

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都很重要,爱与规则也必须并存。

允许孩子消费,是爱;

适当控制孩子消费,也是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