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位寿长88岁的老教皇,在2013年荣登第266任教皇大位。值得一提的是,他本名豪尔赫,是一位阿根廷人,因此他也是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皇。
方济各曾在2014年到2015年连续两年,在福布斯被评为全球最有权力人物第四名。至于前三位是谁,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那必须是“上三常”的话事人啊。
罗马教皇能够位列第四,其实也挺让人感到意外的。毕竟国内不少人是不接触这些信仰的,在他们眼里,如今的罗马教皇,只是一个蹲在梵蒂冈这个小城中的老学究。那么历史上以及现如今,罗马教皇究竟拥有怎样的地位呢?
一位欧洲国家的国王,要想顺利继承大统,必须要跪在罗马教皇跟前接受加冕。看似无稽之谈,可的确是历史事实。
更令人毁三观的是,如果一位国王得罪了罗马教皇,那么对不起,他甚至需要程门立雪般地在教皇家门口赤脚站上三天三夜,并且得跪着亲吻教皇的鞋,以此表达悔过之心,才有可能得到教皇的原谅。否则,这位国王大概率会保不住王位。
看似荒诞的事情,在欧洲的中世纪,却屡见不鲜。在这方面,其实中国文明是远胜其他文明的。当其他文明还在为一神论和多神论争斗不休的时候,中国古代已经摆脱了政教合一的魔咒,任何信仰都别想轻易绑架政治。

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由当地的犹太团体所建立。那时候巴勒斯坦地区是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因此基督教一度遭到了罗马人的各种打压。
一直到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才认可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到了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自此基督教开始在罗马以及整个欧洲广泛传播。
狄奥多西一世还办了一件大事,在公元395年,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成东西两部分,传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从此罗马走向分裂,东西两边渐行渐远。
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也因此分成了两大板块,分别是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天主教,以及位于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
罗马人的骄傲,也因为帝国的分崩离析,逐渐消退。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聘请过去他们瞧不上的蛮族日耳曼人来帮助自己保家卫国。结果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居然被日耳曼雇佣兵给灭了,简直倒反天罡。

黑暗的中世纪,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西罗马被灭了,罗马的教皇和整个天主教,就比较尴尬了啊。为了保证信仰继续延续下去,他们开始“广施恩泽”,扩大了招生范围,日耳曼人、凯尔特人、高卢人等等,都可以入教,而且有教无类,这些人也能够担任国王,甚至新罗马的皇帝。唯一的条件是,新国王或者皇帝,必须要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才算是合理合法。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君权神授,称呼皇帝为天子,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正是这一举措,奠定了罗马教皇在欧洲的地位。毕竟你想当国王,就得得到子民们的拥护,可子民们都信奉天主教,那你必须要先得到罗马教皇的认可才行。
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就因为得罪了教皇,差点被教皇开除教籍。为此亨利四世不得不在教皇家门口顶风冒雪站了三天三夜,甚至跪着亲吻教皇的鞋,希望以此求得教皇的原谅。所以,不管后来欧洲怎么分裂与战乱,罗马教皇都能够稳坐钓鱼台。

欧洲人就这么过了1000多年浑浑噩噩的日子,教皇们也因此享受了这么多年的信仰红利。但时间一长,有一些欧洲人也开始觉醒了,他们似乎发现了哪里不对劲,凭什么教皇能够享受如此高的待遇呢?
尤其是教皇利用职位,在欧洲疯狂圈地,妥妥地成为了欧洲第一大地主。资源就那么多,你一家就占了那么多,让其他人怎么活?
再加上13世纪蒙古铁骑横扫东欧,15世纪土耳其人攻入君士坦丁堡,灭了东罗马帝国。这些全都对这些虔诚的基督徒,造成了很大的震撼。
尤其是文艺复兴,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脑回路,面对不公,他们从16世纪初开始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说到底就是把政治和信仰剥离开的一项改革。
如果是从下而上的,叫革命,从上而下的,就叫改革。该项改革使得教皇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失去了至尊地位,各国国王正儿八经地取得了最高统治权。
拿破仑加冕的时候,还故意邀请教皇前来。教皇当时为了仅存的那点面子,压根不答应。因为按照教改以前的说法,你们这些国王,都得跑到罗马来,跪在地上接受教皇加冕才算合法,现在你喊教皇去巴黎算怎么回事?哪怕包吃包住包路费,教皇庇护七世都不愿意去。
结果拿破仑却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是他拿破仑在法国拯救了罗马教廷,否则天主教在法国将没有任何影响力可言。
的确是这么回事,这让教改后已经日薄西山的罗马教廷,似乎看到了复兴的希望。结果到了加冕的时候,拿破仑直接夺过了庇护七世手里的皇冠,戴在了自己脑袋上。好家伙,这是自己给自己加冕,拿破仑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这个皇位是他自己打来的,不是靠这些信仰贩子赐予的。由此可见,当时的罗马教皇已经混到了什么地步。

宗教改革给了罗马教廷一记重拳,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兴起了基督教的第三大流派,也就是新教。该流派倡导政教分离,念经就好好念经,别瞎掺合其他事。
但是,这不代表天主教在欧洲就没有市场了。比如说尚未统一的德意志地区,由于各自为政,各大势力都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与认可,因此罗马教廷在这里的影响力依旧很大。
此外,在罗马所在地亚平宁半岛,罗马教廷同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早在754年,罗马教廷就在亚平宁半岛,建立了教宗国。所谓的教宗国,其实就是一帮臣服于罗马教廷的城邦组建起来的联盟。
18世纪后期,伴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兴起,教宗国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罗马教廷在法国的领地被当地人给抢了不说,就连教宗国也被法国给占了。1798年,法国军队占了罗马城以后,取缔了教宗国,在这里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1800年法国曾恢复过教宗国,不过1808年法国占了亚平宁半岛,把教宗国又给灭了。教宗国一分为二,西部归了法国,东部归了以拿破仑为君主的意大利王国。
一直到1815年,拿破仑集团彻底覆灭以后,教宗国才得以恢复其领土。不过经此一役,罗马教廷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可以说最后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被拿破仑给撕开了。那时候的教皇,其实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继续在亚平宁半岛当个大地主,欧洲的局势,他已经完全无法掌控了。
风雨飘摇的教宗国,在1848年经历了自由主义革命,教皇庇护九世匆忙逃离罗马,直到1850年才回来。再回来时,早已物是人非。意大利人将教皇视为意大利难以统一的问题所在,而法国人则将教皇视为其干涉意大利的工具。

1859年到1861年,春风得意的撒丁王国,完成了亚平宁半岛大部分地区的统一,甚至组建了统一的意大利王国。虽说他们宣布罗马为其首都,但碍于法国人在这里驻军,所以他们并没有拿下罗马,只是占了教宗国绝大部分领土。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国军队撤回了国内,意大利王国趁此机会,一举攻入罗马城,彻底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工作,教宗国就此陨落。
由于罗马教廷在意大利影响深远,所以当时意大利王国还是希望给教皇留点颜面的。结果教皇庇护九世压根不买账,导致意大利和教宗国开战,仅仅3个小时,罗马城就被攻破了。
入城后,教皇的土地、庄园、宫殿全都被意大利没收了。教皇庇护九世直接躲进了梵蒂冈城堡,戏称自己为梵蒂冈的囚徒。
那时候意大利内部对于如何处理梵蒂冈城堡以及教皇,产生了分歧。毕竟有不少保守派的人对信仰还是有一些敬畏之心的,所以最终意大利并没有攻破梵蒂冈城堡,活捉庇护九世。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59年之久,直到1929年教皇庇护十一世,与意大利签署了《拉特兰条约》,承认意大利的统一。而意大利方面也做出了妥协,承认梵蒂冈城国的独立性和合法性。自此,梵蒂冈城国,便取代了教宗国(也就是教皇国),延续至今。
至于教皇,虽然只有梵蒂冈城这一隅之地,但伴随着宗教文化的复兴,他们的地位也在与日俱增。
小男孩们的屁屁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