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弄墨德艺双馨!当代名家王全一的艺术人生

宛在江淮 2024-10-25 19:10:36

今日头条•江淮传真 10月24日电(作者 余学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武术和书法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武术和书法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灵魂;它们都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力主文武双修,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文通武备的英豪!随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和倡导,以及国民文化自信的日益提高,中华儿女习武弄墨之风、习字健身之气、崇武尚文之志呈现万紫千红的勃勃生机。当代享有盛誉的武术教育家、知名书法家王全一先生则正是这其中优秀的代表。

王全一,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一级武术师,国家级武术裁判,原安徽省涡阳县三届政协委员,一代武学高僧海灯法师关门弟子,著名武术教育家、书法家、影视导演、爱心大使。现为首席外交文艺家、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府咨询机构对外交流合作协会执行会长、中国翰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安徽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名人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翰林书画院合肥分院院长、江西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安徽涡阳海灯文武学校校长、浙江东阳市横店海灯武术馆馆长。他是中国文武融合的代表人物,多才多艺,性格大气磅礴,自由洒脱,爱憎分明,注重良知和知行合一。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名家王全一的艺术世界。

自幼热衷学文习武

1962年7月,王全一出生于老子故里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临湖镇一个贫困农民家里。王全一出生时体重不过六斤,家境十分贫寒,幼童时弱不禁风,体弱多病。为了让孩子能够硬朗起来,父母商议让他拜当地一位拳术老师学武,在拳师指导下,王全一对此悟性很高,很快入门,由于勤学苦练,拳不离手,身体也逐渐硬朗健硕起来。至此,也为王全一打开往后武术生涯之门、确立强身健体之源坚定了信心。

王全一从入门小学读书时,就对老师布置的写字描红作业颇感兴趣,以致于逐渐喜欢上了书法。高中阶段,他曾经参加涡阳县文化局举行的书法比赛,获得全县中学生第二名的好成绩。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困无力交学费,王全一放弃继续读大学的机会,轻松被县人民法院录用为法院陪审员,因为当时对农业农技感兴趣,又被涡阳县政府统一招聘为农业科技人员。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对武术的情由独钟,他下决心在这方面有所独创,便于1984年辞去稳定的工作,辞别刚刚新婚不久的爱妻,径直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跪拜一代武术高僧——海灯法师门下习仗学武。自此,王全一便成为嵩山少林寺海灯法师的关门弟子。

创办海灯文武学校

1985年10月,海灯法师回到故乡四川省江油市重华镇创办“江油市海灯法师武术馆”,由于王全一当时刚入嵩山佛门,便留在少林武术学校坚持学完武术基本功,1986春节刚过雪花未融,他决然冒着凛冽寒风,遂愿追随恩师的足迹来到四川江油,继而在大师身边习武深造达三年之久。海灯法师不仅武艺精湛扬名于天下,其书法艺术颇具独到学养与精神,王全一先生在恩师身边的日日夜夜,白天全身心习武健体,晚上聚精会神习练书法。三年的隐居学徒生活,完成了武术与书法的融合启蒙,自此奠定了王全一“文武双全、德艺双馨” 的坚实基础。

1988年深秋,在海灯法师的点悟下,王全一先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涡阳县临湖镇,与爱妻张萍合力创办响誉晋冀鲁豫皖边界地区的“海灯武术馆”,后更名为“海灯文武学校”。王全一夫妻俩励精图治,不畏艰难和经济压力,用精湛武艺绝活引招八方弟子,来自新疆阿克苏、上海崇明岛、湖北仙桃、浙江温州平阳、青海海东自治州、重庆巴州、安徽全省各地等求武青年,他们不远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求术拜师,不到两年时间,他的武术弟子桃李满天下。

王全一先生的武术功夫独到之处是刚柔并济,刚如盘石,柔情似水,体内运气和神功发力相互推动,相得益彰,时而抬腿如雷霆万钧,时而伸膊如鹰击长空,按照武术界同业者评价,王全一武功达到了精神与物质合二为一的融洽意境。小小文武学校越发容纳不下来自国内外五湖四海的众多学员,在涡阳县和临湖镇支持下,将荒废地50亩扩建3000平方米规范化武术教馆。短短三年时间,海灯文武学校接收了来自15个国家、26个民族5000多名各色各类习武学员,他们慕名而来,学成而归,游江四海;1997年12月,美国加利佛尼亚州喜瑞都市第一位华人市长黄锦波先生,飞越太平洋,专程来到“涡阳文武学校”学习武术,习武结业后与王全一先生合练汇编《功夫自卫健身操》教科书,该健身操由安徽电视台国际部、新闻部联合摄制成风靡一时的VCD光盘,光盘在国内和美国发行后,引起了极大社会反响。此事对王全一先生触动很大,他说:现代社会里,武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武术的最大功效和作用就是强身健体、护身防身,而且能够塑造自己的体型体魄,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心境。

武术事业如日中天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涡阳海灯文武学校在王全一先生与爱妻张萍的苦心经营下,从1988年到1996年的短短八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国首批先进武术馆校,在钓鱼台国宾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李德生亲自为王全一校长颁奖;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办,“涡阳文武学校”专业武术队应邀进行武术表演;1996年应安徽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筹委会邀请现场进行武术表演;1996年11月,海灯文武学校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管理中心评为“全国先进武术馆校”;1997年1月,海灯文武学校被安徽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安徽省十佳武校”。

自习武以来,王全一先生在国家、省、市武术和散手比赛活动中,共获得奖杯奖牌奖状200余枚;鉴于王全一先生在武术上的卓越成就,他相继当选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国家散手比赛一级裁判、香港科学院顾问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还入选了《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国际名人名录刊物。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王全一题词“中华武术 海灯神威”八个大字;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亲笔为“海灯文武学校”题写校名;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涡阳海灯文武学校应邀参加武术表演;2008年10月在首都人民大会堂贵宾厅,王全一先生被国家体委武术管理中心、国家教育部教育职业培训中心联合授予“全国优秀民办武术教育家”荣誉称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亲手为王全一先生颁奖。

为促进中国武术与国际武术界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髓文化,应美利坚合众国等多个国家武术协会学会及武术界友人邀请,2008年——2016年的八年时间里,王全一带队参加中国武术代表团,先后出访香港、美国、澳门、日本、斯里兰卡、俄罗斯、韩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文化交流,受到出访国家的热情接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美国、香港、日本、斯里兰卡国家电台电视台以及《中国体育报》《中华武术》《安徽日报》等20多家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

呕心沥血研学书法

如果说滋养王全一先生从少年走向青年茁壮成长的是武功艺术,那么,激励他人生扬帆向前走向事业颠峰的便是书法艺术。王全一从读高中时获得全县书法比赛第二名开始,书法艺术就如同一粒萌芽胚胎种子,深深埋进了他的灵魂深处,在心底里立誓将来潜心研学有所建树。王全一武术事业成名成家之后,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和生活向往,书法艺术始终伴随着王全一的日常生活之中,特别是步入嵩山少林寺之后,受恩师海灯法师的影响,他对书法艺术有了深彻的禅悟,直到如痴如醉的境地。他说:“陪伴我的终生一是武术健体,二是书法养性,文武立天下”。

为了在书法方面有所建树,几十年来,王全一先生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每天事务再忙,都会执笔修炼几个小时。他坚持以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并以独特的书法悟性临摹了历代名家碑帖。如王羲之的飘若浮云、颜真卿的筋力丰满、孙过庭的飘逸沉着、张旭的奔放纵逸、柳公权的骨力劲健、苏东坡的自出新意等名家,都被他广收博纳于心怀,暢扬于翰墨书海之中。这些临习苦练都为王全一先生悬空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全一先生在练习书法生涯中,不仅苦心临摹先前文豪,同时专注与国内当代书画名家拜师求艺,先后得到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高士雄,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著名书法家卢立辉,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司惠国,世界十二大书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大会主席范光陵,世界老子同道会副会长、文化艺术评论家沈念慈等诸多名家的亲自指导,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王全一先生特别注重研究由古及今的书法作品中广泛地吸取艺术营养,丰富理顺自己的认知和书法思路,寻找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创作感觉,善于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借鉴,在借鉴中提升。每每书法创作之前,王全一先生都会沉思半响,在脑际里首先形成作品风格定式,然后运足神力执笔用墨,借佛光之势瞬间一气合成。凡遇见王全一先生书法现场,都会被他创作之豪放、运笔之气势、作品之精妙所感慨不己、交口称赞。

形成悬空书法绝技

在数十年的求艺道路上,王全一先生坚持上下求索,扎根生活,不负沃土,深思敏悟,笃志践行,坚持艺术与时代同频,影响与社会共振。他一直深信书画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需要艺术的“精气神”来感染民众激励社会。王全一认为,历代书法名家业已形成的体形,也都是千锤百炼形成的各自书法风格流派,后人应认真吸吮其精华,参阅其风格和精神,如若千篇一律“照葫芦画瓢”,肯定力不从心,且作品相形见绌。王全一先生在习武与书法的实践生涯中,其独到之处在于手法创新:将佛学玄理奥义融入于武术之中,将武术的神韵又浸见于书法之中,可谓是“运笔如神,出手洒脱”。他总结摸索出将多年习武掌握的运气、用力、顺势等功夫,运用于书法修炼上十分见效,经过长时间多场合炼习,最终形成风靡全国书画艺术界独创——王全一悬空书法模式。2017年1月3日,中央电视台三套栏目《中华民族春节晚会》以及中央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春节晚会节目组,专门邀请王全一先生赴晚会进行悬空书法现场表演,博得数千名观众掌声叫绝。之后,凡是在受邀之重要场合,王全一先生都会以悬空持笔之势,挥毫泼墨大显伸手。

“书写自然,笔随气走,气随心动”,这是王全一先生总结的书法心境。他的书法作品在力求碑帖结合的同时,又以自己的佛学惮意和武学思想道法合一,把隶书的厚重、行书的飘逸、楷书的严谨、草书的狂野融合兼而有之,从而使作品的体势大开大合妙趣横生。同时,在书法形体上,王全一先生善于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思维的把握,将“字、意、境、神、韵”很好融于一体,给人以美悦神妙之感。例如他创作的“佛”“福”“龙”“虎”“寿”等书法作品,字体相形,字号相韵,既形象又抽象,实现“字、喻、韵、神”意造与造物合二为一的意境;进而使书法创作浑然天成,深化作品艺术品位意境上升,作品既飘逸洒脱又跌宕恣意,给人以感觉既天真率意又不乏真纯古拙,达到了似有情而无意、似无法而有章、似不求而已成的淳美艺术境界,字里行间凝着佛学禅韵,展现出对武术的彻悟,有股大象无形的禅意,展示气吞山河的力量。

性趣广泛学识渊博

这几年工作上接触给我感觉,王全一先生真性率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方正质朴,博学多才、谦虚内敛,全然没有想象中的艺术界大伽那般难以接近之势。他活力四溢,博览群书,精神矍铄,老而强健,不失风采。从古至今,从武术到书法,从佛学到道家,从军事到政治经济,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他无事不晓,无所不知。如今虽然过花甲之年,但是依然思路清晰,目光敏锐,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凡是与其接触后基本上得出一个结论:样样精通王全一。

王全一先生天性好学爱动爱尝试,有很强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创业欲特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影视业发展迅速,常常需要特技特形演员和执导人员,因为王全一先生身怀武术绝技,擅长书法艺术以及特有的伟岸体形特征,2005年10月受邀于浙江省横店影视城,毅然决然在横店影视城创办“海灯影视武术学校”。当时,王全一先生感概道:武术是我的专业,书法是我的爱好,影视是我的娱乐。

在横店影视城期间,王全一的事业更是风生水起,此间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足以如痴如醉。他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大使,是纪录片《中国印》的执行导演,中华爱心大使,多家品牌形象代言人。他在电影电视剧中出演20余部,担任电影《九华山论剑》总策划,被誉为书法界的武术家,武术界的书法家,桃李满神州,艺惊海内外。中央电视台《智慧中国》栏目专题做过报道,当代人物网等多家媒体做过专访,展现了王全一先生在文化艺术领域卓越成就和深远造诣。

因为有着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一直以来王全一先生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澹泊致远的情趣。或许是他的艺术天赋,在影视城期间,他受邀在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饰演过国防部长朗诺,在电影《宝积寺》中饰演过法师,在故事片《红玫瑰的故事》中饰演过公安局长,在电影《抓小偷》中饰演过派出所所长……。在横店影视城期间,他还培育了许洪艺、冯晓琴等许多出色演员,期间,还举办过全国性书法名家研讨会、全国性武术比赛等活动。

品行端庄德艺双馨

王全一先生认为,我们来到了这个社会,作为社会公众人物,无论是从事各行各业,无论习武还是学文亦还是与人与社会交往,都应该“行大道、端品行、律已为、扬功德”。至于武术业的社会功效,王全一先生常道: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一项优秀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武术。在现实生活中,武术教育既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培养性格品质,又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从而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通过练习武术,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预防和调治一些慢性疾病;其次,武术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呼吸、调整心理,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体能和耐力;再次,武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年轻人的性格品质。武术强调内外兼修,注重自律和修身养性,培养人们坚韧、勇敢、坚忍不拔的品格。同时,武术传统道德观念强调的是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之道,有助于培养年轻人正确三观,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于书画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影响,王全一先生认为,作为书画艺术家,要担当起文化传承、审美教育、社会影响之大任,书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认为,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而书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书画艺术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书画艺术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通过书画作品艺术交流形式,提升人们的观察和感知,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感知能力,这种培养对于当代社会中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总之,书画艺术它不仅有助于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王全一先生经常大众广庭之际引导文艺界人士:我们艺术家要以身作则坚定文化自信,认真思考每副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这里的“德”即“大德”,是艺术家的生命线。他说,孔子很早就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一个艺术家连“道、德、仁、义”都不具备,那还能谈到胸怀民族、胸怀祖国、胸怀人民,哪里还能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哪里还能称得上是人民艺术家。他说,每一位有社会责任感、有文化自信心的书法家都会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都会无私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和社会。

如今,王全一先生虽逾花甲之年,仍笔耕不辍,坚持习字练武。他政治敏锐,思路睿智,常说要紧跟时代步伐,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不变心。我们衷心祝愿王全一先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初心不改,继续勇攀高峰,再创新辉煌。【编发:刘国新】

0 阅读:0

宛在江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