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不少人疑惑于一个问题。
究竟是为什么,似乎人们突然就不喜欢看香港电影了?
这直接表现为评分、口碑和票房的多重不振,提及香港电影,必然就是题材陈旧、演员老迈、排列组合、逻辑不通,以及警匪、扫毒、打打杀杀等等词汇。
警匪动作电影,更是成了讨伐的重灾区。
无可否认,当下的香港电影,确实堕入了怪圈。
但错在警匪电影吗?
并不是。
翻开香港影史,可见一个基本事实。
动作、喜剧和警匪电影,是港式商业电影中的三大传统强势类型片。
它们催生了大批电影制作公司和知名电影人,从邵氏、嘉禾、新艺城,到永盛、美亚、寰宇、寰亚、安乐和英皇,从编剧、导演、监制到武术指导,以及诸多超级偶像。
而传承至今,港式警匪电影,成为了唯一“能打”的独苗。
原因很简单,人才与资源断档。
自许冠文和周星驰两代喜剧之王过后,再无第三人可以接班港式喜剧,从李小龙、洪金宝、成龙到李连杰、甄子丹,也再无第六人,可以扛起“动作巨星”这块招牌。
那香港是不是没有其他类型片了?
当然不是。
但那些被一些人奉若珍宝的“猎奇”类型电影,其实从来就不是观影的主流,包括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市场在内,同样如此,更遑论内地。
所以当然就只剩下了港式警匪电影。
然在《怒火·重案》之后,内地观众似乎开始拒绝这种类型片了。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一部内地喜剧《年会不能停!》,轻易就碾压了刘德华领衔的《潜行》、梁朝伟和刘德华双雄阵容的《金手指》及郭富城单核的《临时劫案》。
似有寒意彻骨。
但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
步入一零年代,内地电影市场破亿,渐渐成为常态。
从港式警匪电影的脉络来讲,零零年代顶级演员阵容的《无间道3:终极无间》,在内地仅收3600万票房,《门徒》收6500万、《证人》收1700万、《窃听风云》收8983万,再到踏足一零年代的《线人》,收5276万。
其后是1.29亿的《逆战》、2617万的《夺命金》、2.08亿的《窃听风云2》和4819万的《大追捕》,再到2.54亿的《寒战》。
这是一个拐点。
此时的香港电影,经过零零年代的不断衰微,几乎跌至冰点。
而《寒战》不但商业表现突出,更可谓口碑爆棚,夺得了昔年的香港票房年冠,也刷新了香港电影在内地的票房纪录,更横扫了次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被誉为“救市”之作。
不少人倍觉振奋。
但接下来的日子里。
前有《风暴》和《窃听风云3》破三亿、《扫毒》收2.37亿,后有《赤道》仅收两亿,且无论质量和口碑,其实也仅平平。
这个时候,有一种声音占据主流。
该观点认为,港式警匪电影,受众有其局限,五亿票房或就就是上限,而五亿票房,都似乎是一种高估。
直到一部《寒战2》出现。
它不但口碑几乎与首作持平,也在香港以6682万的票房豪夺年冠,并打破了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更一跃而在内地斩获了6.78亿票房。
这无疑是香港电影的一剂“强心针”。
而《寒战》系列,也在此时,几乎就有了港影“最受期待续集”的呼声。
港片的期待值,悄然更上层楼。
后续进入裂变期。
紧随《寒战2》上映的《使徒行者》破了六亿票房,《拆弹专家》破了四亿、《追龙》破了五亿,古天乐的《反贪风暴》系列,也越走越高。
这个时候,悬疑警匪电影《无双》出现了。
它在昔时的国庆档期,以18.8%的首日排片,在上映第三日登临日冠,逆袭了大热的内地喜剧电影《李茶的姑妈》和张艺谋的古装悬疑电影《影》,最终以12.74亿的票房,超过了那两部电影总票房之和。
这是一次相当振奋人心的票房之战。
庄文强一飞冲天,周润发再现昔日英姿,郭富城令人惊觉,演技居然那么强。
但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令很多人开始正视港式警匪电影的独特魅力,也让业内看到,香港警匪电影,其实有打破上限的潜力。
而直至此时,港式警匪电影,才算是真正上了台面。
什么叫上台面?
有不少人,可能是被那些动辄数十亿的票房误导了,以为随便拍一部电影,票房都该二、三十亿起步。
其实整个中国,每年出产那么多电影,能到十亿票房以上的,仍算一方英豪。
继《无双》之后,陆续有《扫毒2:天地对决》、《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冲过十亿票房的门槛,并接连刷新了相关数据纪录。
但阴霾早已暗藏。
再后来是《神探大战》在“片荒”期斩获七亿票房,而紧跟着上映的《明日战记》就没那么好运了,以4.5亿的投资,仅收6.79亿的票房,怎么看都是一场大败亏输。
原因很简单,竞争力度开始加剧。
而从《风再起时》开始,港式警匪电影更是一路跌撞下行,包括《断网》、《扫毒3:人在天涯》、《暗杀风暴》、《困兽》和《爆裂点》,再到《潜行》、《金手指》及《临时劫案》,无论口碑、票房,尽皆一言难尽。
提及港片,皆是悲观。
有人说,香港电影死于题材受限。
但个人认为,电影的关键,在于审美、创意和叙事、表演能力,题材类型当然也有影响,但应该是等而次之的原因。
就拿上文言及的港式警匪电影脉络来讲,《门徒》、《窃听风云》、《寒战》、《扫毒》、《寒战2》、《追龙》及《无双》等电影,毫无疑问皆有提振士气的作用。
一直以来有个观点。
每拍一部出色的电影,都能令观众增加期待值,而每拍一部不好的电影,则会令观众的期待值减退,这就是票房表象底下的本质。
这个逻辑,无论对于电影还是演员来讲,都可以适用。
而所谓“港式警匪电影被抛弃”,其实只是一个假象,其下指向的是电影基本品质与娱乐指数的双重崩塌。
这个时候,就如早前所讲过的观点,香港电影是当真需要“救市”了。
那么所谓“救市”,是投资和阵容的升级吗?
并不是。
此时此刻,需要的是香港电影人静下心来,回看一下昔日的足迹,看看历史上,那些受到大众赞誉的香港电影,是什么样,也要再看看,那些被人唾弃的电影,又是什么样。
所以真相, 呼之欲出。
简单结论。
观众厌弃的,只是那些浅层、简单和粗制滥造的港式警匪电影,而非有思想、创新和深度的优秀港式警匪电影。
故而一旦有《无间道》、《寒战》和《无双》这样品质的警匪电影再现。
观众的热情,会被再次引燃。
这就是真相,与方向。
纵然被抛弃了又如何,只要半桶在。[笑着哭]
[笑着哭]
麦路人1802万提都不提一下。[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