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壶友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近来,我深深被紫砂壶的魅力所吸引。然而,我读到一些报道,说市面上有些紫砂壶并非采用真正的紫砂泥,而是用化工泥制作的。这令我感到困惑,究竟该如何鉴别这些化工泥制成的壶呢?还有,对于朱泥的真伪与优劣,我又该如何判断呢?

对于那些与紫砂相伴数十年的老艺人而言,他们往往只需一眼便能识破壶的真伪。但对于我们这些初涉此道的新手来说,这无疑是难上加难。我们大多只能凭颜色来判断,凡是颜色过于鲜艳夺目的,总是让人心生疑虑,不敢轻易触碰。那么,有没有一些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辨别紫砂壶的真伪呢?
其实,有一个颇为实用的鉴别方法,那就是利用开水。记住,一定要是滚烫的开水。将开水倒入紫砂壶内,静候片刻后倒出。如果这把壶是用紫砂泥制成的,那么你就能从壶内嗅到一股淡淡的泥土腥味,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而如果是用化工泥料制作的壶,水倒出后,壶内散发出的气味则会让人感到有些刺鼻,甚至有些不适。

接下来,让我们来聊聊朱泥。
【朱泥的原矿探秘】
朱泥的原矿,是一种黄色粘土质矿泥。在烧制过程中,它需要经历大约1065~1700度的高温,才能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然而,朱泥的收缩比率较大,通常在20%左右,这使得它的成品率相对较低,大器更是极难烧成。因此,每一件朱泥作品都显得尤为珍贵。
【朱泥壶的迷人之处】
1. 色泽:红中透黄。正如《宜兴紫砂矿料》所描述的那样,朱泥原矿为黄色,所以绝大部分的朱泥烧制成品后,都会呈现出红中带黄的特点。这种色泽,既不过分张扬,也不失雅致,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印记。有些朱泥成品红中带黄的效果比较明显,如同熟透的橘子黄;而有些则是淡淡的,微微泛出来的红中带黄,别有一番韵味。
2. 质感:水波纹理(褶皱感)。由于朱泥在烧制时收缩比较大,所以它的表面会产生一种像水波纹一样的质感,被大家形象地称为“水纹波”。这种质感,其实就是朱泥的褶皱感。当然,如果朱泥中加入了熟砂,那么这种褶皱感就会相应减少,但依然不失其独特魅力。

【朱泥的答疑解惑】
1. “无朱不皱”,这个说法真的准确吗?朱泥的收缩比较大,所以成品表面一般都会有水波纹一样的褶皱。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没有褶皱的朱泥壶都是假的。如果精心选泥、掌握泥性、炼制得当,朱泥壶同样可以不起皱。许多传世的朱泥佳作中,也不乏不起皱的佳品。
2. 朱泥壶为什么会发生惊裂现象?这是因为朱泥的致密度较高,气孔透气性相对较低。在温差发生急变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气孔余地来缓冲瞬间的变化,所以会发生惊裂现象。因此,在使用朱泥壶时,最好是先用温水淋湿壶身表面和壶内,让壶身先预热,从而减少温差的突然变化。

3. 为什么朱泥壶大多以小器型为主?这是因为朱泥的泥性较重、砂性较弱,干燥和烧成的收缩比非常大,有时甚至能高达25%左右。因此,朱泥在烧成后极易变形,所以以小器型居多。
4. 大红袍与朱泥有何关系?在紫砂典籍中,大红袍原本指的是黄龙山矿区的大红泥,是黄龙山矿层中非常稀薄的一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源的枯竭,这种泥料已经变得几不可得。而现在大家常说的大红袍,则是指从品质较好的朱泥中精心挑拣出来的质地更加纯润的朱泥。由于它的稀有性,所以价格自然不菲。

【朱泥的冲茗建议】
由于朱泥的收缩比较大、保香性好,同时扬香性也非常出色,所以非常适合用来冲泡铁观音、冻顶乌龙以及凤凰单枞、武夷岩茶等半发酵性茶。这些茶在朱泥壶的温润下,能够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香气和口感。
黄中带微红,大红鲜艳是化工颜料,铁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