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看到的量贩零食店,是披着零食外衣的超市,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说是零食店,他们路径的演变会越来越往社区超市靠。”2023年9月,三只松鼠(300783.SZ)创始人、董事长章燎原在和红星资本局聊起当时大火的零食量贩店时如是说。
之后不到一年时间,零食有鸣、零食优选、恰货铺子纷纷试水硬折扣批发超市。
章燎原也以身入局,宣布收购零食量贩店“爱零食”和折扣超市“爱折扣”,并让大家“连成整块一起看”。2024年年底爱零食硬折扣超市首店落地。“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300972.SZ)也不甘落后,2024年12月旗下来优品宣布推出来优品省钱超市,从单一做硬折扣休闲零食转向硬折扣食品生活全品类。
2月17日,零食量贩行业巨头鸣鸣很忙正式宣布3.0店型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正式推出“赵一鸣省钱超市”。

零食有鸣批发门店
01
零食量贩店们开起了超市
零食量贩行业已经集体开始闯关社区折扣超市。
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家零食量贩店企业开始做折扣超市,包括鸣鸣很忙、万辰集团、来伊份、爱零食、零食优选、恰货铺子。
做社区折扣超市的原因,一方面是零食量贩行业已经内卷到了一定地步。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过去两年,零食量贩行业经过快速扩张后,市场逐渐饱和,门店密度高,同质化竞争严重。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县城,一条商业街上可能同时存在多家不同品牌的零食折扣店,为抢客流,各店纷纷拿出折扣,打起了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
除此之外,为抢占加盟商、拓展门店规模,2024年年初,零食很忙集团与万辰集团均宣布更新加盟政策,降低加盟门槛,招商人员还邀请对方品牌加盟商翻牌。
2月17日,鸣鸣很忙宣布3.0店型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正式推出“赵一鸣省钱超市”。其创始人赵定在演讲时表示:“2024年伴随着零食行业的一个高频词汇就是内卷,大家卷价格、卷品质,卷线上、卷线下,卷完品牌卷渠道,而内卷的本质其实是同质化竞争。”
另一方面,零食量贩店与社区折扣超市本就属性相近。
二者底层逻辑都围绕“低价”和“高性价比”展开,依赖规模化运营、供应链整合和提升运营效率来实现低价。通过大规模采购、直接与厂商合作、减少中间商、提升坪效等方式,降低商品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同时,二者的目标用户群体也有重叠,核心用户均是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和家庭用户。
只是二者的商品结构不太相同。红星资本局走访零食有鸣批发超市店型发现,相比于原有店型,批发超市店型多了纸品日化、米面油鸡蛋等高频次消耗品。据鸣鸣很忙介绍,其3.0店型也将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增设鲜食和低温冻品专区。
“零食赛道增长速度变慢,竞争非常激烈。但店已开,规模已有,消费者已经在那里了,那就充分利用店面的资源和消费者资源,加深多元化。”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2月20日向红星资本局表示。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认为,从零食量贩店到社区折扣超市,最根本的转型实际上是增加了品类的丰富度。品类过于单一的话,市场规模也有限。同时,社区消费者除了对零食品类有需求,还对生鲜、日用品有大量需求。企业如果能抓住消费者这些需求,对企业的收益有很大帮助。
02
社区折扣超市是门好生意吗?
零食量贩店抢占的是超市零食货架的真空市场,如今再抢占超市日化、食杂的货架市场,商超们愿意吗?
章燎原2023年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零食量贩店现在的形态只是一个初级阶段,未来他们真正的竞对,还是原来商超这一帮人。大商超也有动作,变成小商超或者是变成会员商超。”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社区超市赛道,有从大超市衍生出来的小超市,如小润发,也有早已占领好点位的本地连锁超市或便利店。
零食量贩店转型的社区折扣超市若能坚持低价,固然能博得一席之位。红星资本局发现,在已转型的零食有鸣批发超市里,许多产品的价格确实相对较为便宜,如苏菲裸感S卫生间29cm10片装售价10.8元一包,该款产品在对面的连锁超市里售价为18.9元,旁氏米粹洁面乳75g一支售价10.8元,比网上同款售价还便宜0.1元。但批发超市内的产品种类不比旁边的连锁超市,遇到连锁超市某些产品打折甚至买一送一时,批发超市的价格优势又会消失。
除了原有的超市、便利店外,在当前的社区里,还有很多垂类门店,如满彭菜场、钱大妈这样的生鲜熟食店,锅圈食汇这样的主打火锅、烧烤、生鲜、预制菜品类的专卖店。“社区折扣超市这个市场,其实不太好做。因为他的几乎每一个品类,都会面临别的专有门店竞争。”李维华表示。
外部竞争大的同时,扩张品类对零食量贩企业内部来说也是很大挑战。经营更多品类并非简单地增加货架、商品,在更多细分品类出现、SKU扩大后,他们是否还能拿到议价权、高效管理供应链、打造消费者认可的白牌产品、极致压缩成本,也是个问题。而以上问题若是解决不了,转型社区折扣超市将难以长期保持低价优势。
“社区折扣店要做好,是有很大挑战的,因为消费者既追求折扣,同时又要新鲜安全,对企业运营能力、供应链能力及采购选品能力都是种考验。”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向红星资本局表示,举例来说,品类增加了之后,单是产品保鲜期的把控,就需要物流配送、供应链的效率全面提升,也需要企业管理运营能力提高,不然容易导致高损耗率产生。
实际上,国内曾尝试“折扣超市”模式的品牌不在少数,但真正跑出来的不算多。2003年西班牙零售巨头迪亚天天进入中国,通过折扣店的形式在上海和北京开店,门店数一度达到450家,现在,全国难见迪亚天天超市。被称为“连锁折扣超市鼻祖”的比宜德,201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崛起,最终因长期亏损和资金链断裂,倒在了2023年的冬天。
红星新闻记者 张露曦
编辑 余冬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