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预选赛中,中国男篮以100比58的比分大幅战胜日本男篮,取得一场碾压式胜利。不过在这一片叫好声中,杜润旺几乎成了唯一被球迷诟病的球员。特别是李弘权的粉丝,他们觉得正是这位国家队常客,在最后时刻挤掉了李弘权的入选名额 。杜润旺陷入低迷存在诸多缘由,有球迷称期望他别再占用国家队的名额。实际上,杜润旺在赛场上几乎没有球权,这同样是中国队上半场三分球得分寥寥无几的因素。这里面存在着几个问题。
首先,郭士强的战术不够明晰。既然安排他上场是为了实施外线三分战术,那就理应充分为这位“高炮台”提供支持,保证有足够的出手机会。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未能将此战术贯彻到底,结果杜润旺就如同虚设一般。此外,中国队在篮下具备身高方面的优势,因此没必要过于侧重外线进攻。让中锋在篮下强攻,命中率能够超过七成,然而外线三分球的命中率若能达到四成便算不错了。由此可见,中国队在战术思想的抉择上存在偏差,杜润旺也因此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
杜润旺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其防守确实欠佳,尽管能看到他付出努力,可并未产生实际成效。杜润旺在球场上仿佛是个裁判,既不投篮,也不积极跑位,不参与抢篮板,防守也不力,仅仅是随着比赛节奏来回折返跑,和裁判相比就只差一个哨子。像杜润旺这样的功能性投手,整场比赛下来毫无存在感,到最后连自信心都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
有几回争抢篮板时,对手身高比他矮了差不多半头,可他仅仅是通过撅着屁股来卡位。对手示意用一招撤凳子的方法应对,幸好没有成功。杜润旺在本场比赛的表现确实不佳,不过他在联赛中的三分数据比较亮眼。一支全方位发展的球队需要有像他这样作为三分战术环节的球员,因而郭士强把他留在队里自然有其考量。然而在与日本队这场比赛里,中国队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内线,而三分球是日本队的长处,因此让杜润旺上场才是郭士强的实际考量。这也造成了无人给杜润旺传球的情况,把球交给胡金秋,让他轻松将球投进篮筐岂不更简便,为何要舍近求远呢?
郭士强为杜润旺安排登场时间,这无疑是在浪费张宁、杨翰森的锻炼契机。而且在程帅澎表现欠佳之际,完全能够换上张宁。最终张宁、杨翰森两人的上场时长不足两分钟,所给时间实在太少,可见郭士强的临场指挥存在一定疏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