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少年天子,汉武帝的一生可谓是极具传奇色彩。
他目光如炬,知人善用,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卫青,还是年轻时就已崭露头角的霍去病,都受到了他的青睐与重用。
卫青和霍去病是抗击匈奴的两位著名将领,他们对汉王朝的兴盛,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汉武帝的远见,可不仅仅只限于用人之上,在国家发展战略上更是可以用深谋远虑来形容。
当年,若不是汉武帝极力主张,远征1.5万公里,打下一个战备省,那么现在中国的发展或许不会达到今天的水平。
企图寻求联盟,意外认识大宛匈奴,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帝王最为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汉朝时期,匈奴越发猖狂,多次骚扰汉朝的边境,搅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对汉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威胁。
汉武帝登基之后,汉朝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强大的军事力量,让汉武帝燃起了对匈奴的复仇之心。
但匈奴实力雄厚,一时之间汉朝还真的拿他没有办法,所幸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那时候匈奴的邻居大月氏,长期被匈奴欺压,不仅丢失了很多领土,甚至还被迫举国搬迁。
面对匈奴的肆无忌惮,大月氏曾想过向他国求援,联合他国的力量,来对抗匈奴的入侵。
基于大月氏与匈奴之间的密切联系,汉武帝认识到要想打败匈奴,与大月氏联盟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匈奴就会被两面夹击,腹背受敌。
为了与大月氏达成共识,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使臣,趁机联络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然而天不遂人愿,张骞一行人,刚走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所擒获。
匈奴人为了折磨张骞,将张骞关到了苦寒之地,而这一关,就是十年之久,这也就意味着第一次与大月氏的联盟宣告失败。
经过十年的煎熬,张骞终于找到了一个脱困的机会。在这十年中,张骞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将任务做好,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下来的原因。
可是,当张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大月氏时,才发现大月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大月氏几经辗转后,已经逐渐忘记了与匈奴之间的仇恨,任凭张骞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月氏都不愿意与大汉结盟,攻打匈奴。
无奈之下,张骞只能继续周游西域各国,一边宣传大汉的文化,一边了解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
当时西域有个国家名叫大宛国,疆域广阔,物产丰富,尤其是盛产的汗血宝马,可以日行千里,堪称世间一绝。
张骞回到汉朝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大喜过望,当即决定与大宛国合作,要进口他们的汗血宝马。
于是,一次买马交易就这样开始了,然而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这次看似普通的交易,竟然让中国的领土变得更为宽广。
为了买马,出征大宛公元104年,汉武帝派出了使臣,想要用二十万两黄金和金马,换回汗血宝马。
按理说,这是一笔有利可图的交易,大宛国理应同意。可没想到,大宛国的皇帝非常固执,以汗血宝马是国家宝物的理由,断然拒绝了汉朝的要求。
使臣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买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还被拒绝了,这让他如何受得了?于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使臣破口大骂,还把带来的金马给砸了。
面对这种情况,大宛国国王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斩杀了汉朝使臣,还劫走了带来的金银珠宝。
使者被杀的消息传入了朝中,汉武帝火冒三丈,立刻封李广利为统帅,让他出兵攻打大宛国。
也许是因为汉武帝太过小看了大宛国,这一次他派出的军队只有数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所以两方开战后,汉朝在战场失利。
因此李广利向汉武帝奏请,希望汉武帝能够先下令退兵,等援军到来再另做打算。与此同时,与匈奴之间的战事也开始告急,满朝文武都建议汉武帝将人马召集回来,以对抗匈奴。
不过,汉武帝并不同意,因为他认为这个时候撤退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连大宛国都打不下来,那么大汉就会被其他国家看不起,以后更难以立威。
李广利在汉武帝的坚决要求下,又一次率军攻打大宛国,这一次汉军声势浩大,并且做了充足的准备。
一路上的国家都被汉军的气势所震慑,纷纷献上自己的贡品,汉军就这么一路畅通无阻地杀进了大宛的都城。
进入都城后,汉军先是截断了大宛国的水脉,接着又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如此下来,大宛国的贵族们顿时惊慌失措,为了保全自己,他们甚至杀死大宛国的国王,提着国王人头请求汉朝停战。于是,这场长达1.5万公里的远征就此落下帷幕。
大宛被击败后,西域局势顿时生变,各国都开始向大汉表示归顺之意。
后来,汉朝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都护府的设立,也就意味着西域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国土。
如今的西域已经更名为新疆了,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古往今来保卫中国疆域的一道重要关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