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身,但后世却会将他们的死法扒个干干净净。
大唐曾出现过三位顶级战神,按理说,他们骁勇善战应该可以寿终正寝,但事实上他们每个人的结局,都很窝囊,有一个被父亲冤杀,有一个被儿子误杀,还有一个被朋友累杀,他们分别是谁?
被父冤杀李存孝“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句话中的“项”代指项羽,“李”则代指李存孝。
李存孝,原名叫安敬思,他生逢乱世,后来在兵荒马乱中,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俘虏,之后,他的任务便是服侍李克用。
后来,李克用发现安敬思是个练武奇才,于是就收他做养子,赐名李存孝。
在李克用的栽培下,长大后的李存孝精于骑射,骁勇善战,陪着李克用走南闯北,攻克了无数城池,很少战败,后世称他为“十三太保”。
也许是他过于强大,四太保李存信和十二太保康君立时,常会感受到危机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存信和康君立,时常在李克用面前诋毁李存孝,一次两次没什么,说的次数多了,李克用心里自然会有芥蒂。
李克用画像
如果只是这样也没关系,偏偏李存孝还是个不喜欢解释的人,他认为自己用军功就能自证清白。
但他的这个行为,在李克用看来无疑是在默认和挑衅,渐渐的,李克用再也不信任曾经陪自己征战沙场的养子。
取而代之的是,不久后他听信小人谗言,认为李存孝投敌,之后便下令车裂李存孝。
知道养父的决断后,李存孝跑上城墙痛哭流涕,质问李克用:“我从小就被你收养,感恩你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背叛你去投敌呢?都是李存信在诬陷我”。
听罢,李克用反驳他:“他诬陷你?你这给朱全忠,王熔的诋毁我的信,难道也是他逼你写的吗”?
没过几天,李存孝就被押往太原,之后执行了车裂。
后世猜测,其实当时李克用并不想真杀他,只是想在大臣为他求情后释放他。没想到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给李存孝求情,而他也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就只能行刑。
李存孝死后,李克用虽然没有怪罪李存信,却十多天没有处理政务,为此他的兵力逐渐减弱,天下最终成为朱全忠的天下。
被儿误杀薛仁贵如果说李存孝的死因,是具有历史依据的,那下面两位唐朝猛将的死法,或许就带有虚构的成分。
首先,就是薛仁贵,薛仁贵的家世到他这一代,便开始没落,他的妻子开导他:“英雄也需要机会,如今李世民亲征,四处召集将领,或许你可以去试试”。
薛仁贵听后,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于是便求见张士贵将军,从此开始了从军生活。他跟随唐太宗一起攻下高丽,大败九姓铁勒,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薛仁贵在征西途中被白虎关守将杨藩围攻,于是他便退守白虎庙。
恰好,此时薛仁贵的儿子薛平贵,奉命带兵支援自己父亲,当薛平贵赶到时,发现自己父亲身旁有一只白虎。
于是他立刻慌了神,拿起弓箭就向白虎射去,没曾想他射击的目标是白虎,但受伤的却是自己的父亲。
这个结局或许是为了证明薛仁贵是“白虎星”转世,毕竟当时的说书人为了赚钱,必须将自己的故事编的跌宕起伏。
也有人认为,说书人这么编,是为了众人更能接受,毕竟一员猛将如果被敌人杀害,会引起公愤,最好的结局就是被儿子误杀。
被友累杀秦叔宝这第三位名将,就是秦琼秦叔宝,他最为人知的典故便是“秦琼卖马”。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他,因为他和尉迟恭经常会以“门神”的形象出现。
关于这位将军的结局,民间存在不少版本。有的人认为秦琼戎马一生,年老后身体有许多内伤,只能卧床不起,最终离世。
不过人们似乎对这种平淡的结局不太满意,所以当时说书人给他捏造了另一个结局。
相传,秦琼在和尉迟恭比武的时候,两个人战斗好久都难分胜负。
为了分出高下,他们两个就用了最笨的办法,那就是谁都不防守一人一次出手的机会,谁先撑不住谁就输。
后续秦琼两锏就把尉迟恭打得口吐鲜血,但吃了尉迟恭三鞭的他,也受了内伤,不久后秦琼便离世。
这个说法其实也漏洞百出,毕竟两个成年男性,怎么会同意如此幼稚的比试。
再者说,就算他们同意了,皇帝和他们的亲人,也不会允许他们这样折腾自己,所以对于这些传闻我们就当听一乐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