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厂商“黑科技”,领先三星、苹果一大截,韩媒:无法阻挡

三叔侃科技 2024-10-16 12:56:54

vivo X200 系列手机发布会上,vivo 产品副总裁黄韬宣布,X200 系列手机将首发第三代硅负极技术,同时全系机型搭载半固态电池。

据悉,vivo X200首发的第三代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较上代提升 19.6%;基于用户高清视频、导航等重载场景,改写 SoC 内部运作机制,可以让手机更省电。

与此同时,全系搭载半固态电池,-20℃极限低温下 X200 支持视频录制 6 小时,正常通话 29.7 小时。

X200标准版在7.99mm的厚度下就实现了5800mAh的电池容量,联网待机时间最高达到10.5天,还支持90W闪充。

这一次,中国手机厂商又一次走在了前面。

三年前,韩国Money Today网站有这么一篇报道,中国小米正在研发全球首款支持200W高速充电的智能手机MIX4。

报道称,与中国智能手机制造企业不同,三星、LG、苹果等公司在提高充电速度方面持慎重态度。因为高速充电必然会导致发热和产生气体等安全问题。特别是如果电池过热,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因此必须十分小心。

在电池方面,三星、苹果的研发态度是非常谨慎的。

就像韩媒说的那般,“电池过热,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三星至今还在45W上徘徊,而更为激进的中国手机厂商们已经是“66W”、“90W”甚至个别旗舰已经过百万。

三星、苹果的研发是跟不上吗?

自然不是,主要是两者对于快充的态度上是保守的,也就映射到了电池研发上,不可能如国产手机厂商这般。

国产手机厂商发布会上一个重要的卖点就是电池的容量、续航以及充电速度,这个点消费者理解起来最为容易。

容量大的好!

续航长的好!

充电快的好!

所以中国手机厂商在每一代旗舰机上,都要在快充技术上、电池容量上、电池续航上不断创新,不管你是采用了分段充电、智能识别设备状态、优化充电策略等方式,都要在发布会把最为直观的数字体现出来。

这个要是研究不明白、跟不上节奏,估计不用三星、苹果出手,友商就能把你拍死。

除了这个看起来技术含量没那么高的电池科技,中国手机厂商及本土供应商还在面板上将三星这个霸主掀翻了。

2016年,华为手机屏幕告急,直接导致Mate9 Pro缺货严重。

直接原因就是三星显示的供货存在问题,不是价格高,就是少供货。

当时国产手机厂商99%的屏幕供应都是韩国货。

当时小米为了稳住供应链,雷军还数次飞往韩国。

时间一晃,八年过去了。

市场研究公司 Cinnoresearch 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24 年上半年中国面板公司占全球智能手机 OLED 面板出货份额的 50.7%,而三星显示和 LG 显示等韩企的份额降到了 49.3%。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 OLED 显示器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 53.4%,这是国产 OLED 面板份额首次超过韩企。

中国的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等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逐渐缩小了与韩国三星等厂商的差距,在中小尺寸 OLED 面板市场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没错,中国面板与韩国现在是平分天下,这纯纯是中国手机厂商推动下成就的局面。

前段时间一直有人说,华为首款商用三折叠手机 Mate XT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它最大的意义并不是给华为“割了多少韭菜”,而是它的出现已经证明,中国面板技术已经是“遥遥领先”。

不信?

阻碍消费者购买折叠屏的关键点,价格高、容易坏、维修成本高。

手机厂商需要解决的就是眼前的这几个问题。

如何在已知材料下,生产出更具性价比的手机屏幕,解决折叠屏易坏,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没错,解决的办法只有创新、研发。

加拿大MakeUseof在线互联网科技杂志曾表示,尽管可折叠手机制造商试图通过新的铰链设计解决折痕问题,但这仍然是一个挑战。制造出一种可以完美折叠并长期保持完整性的材料是一项复杂的工艺。

在这一复杂的工艺生产中,华为以及供应商不仅仅是得到了一部可以卖到2、3万的手机,还得到了一个比以往更耐用的胶料、一个比上一代更耐折的手机屏幕、一个更具冲击力的三折叠……

再捋一捋。

几年前的折叠屏是什么样子的?

如今呢?

肯定是进步很多。

而这些方方面面的提升,都不是一次两次三次实现的,这也不是所有的厂商都能掌握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做技术和能力的积累……

到最后会有一个什么结果呢?

没错,中国出现了一个围绕折叠屏手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围绕着产业链、供应链就会诞生一批又一批的终端厂商以及优质的供应商。10月份有消息称,中国屏幕厂商京东方将为苹果新机iPhone SE 4供应屏幕。

自从在液晶面板(LCD)市场失利后,韩国面板制造商就将重点转向OLED 面板。

他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OLED 面板的技术壁垒相较于LCD更高,中国厂商们短时间内不会赶上。

结果,很短的时间就已经超越了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京东方出货量同比增长31.4%,以16.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维信诺出货量同比增长129.3%,市场份额11.3%,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

华星(CSOT)出货量同比增长179.3%,市场份额9.7%,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

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称,韩国企业在OLED技术投资方面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韩国企业可能无法再次抵挡中国在OLED市场的崛起。

当然,小编也始终认为国产手机与三星、苹果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比如在操作系统上,在生态,在芯片上,很多国产品牌就是不如苹果。

再比如在自研硬件上,三星的面板、存储芯片、摄像头、闪存,它甚至比苹果都要强上不少。

这些优势也就让它们有了差异化优势,可以让三星在全球范围内更受欢迎,也可以让成本并不算高,但价格却很贵的苹果卖的更好。

我们要正视这些差距,才能在操作系统、生态和芯片技术、各类核心零部件上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但我们在电池技术、在面板技术上同样也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一味高喊“落后”,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0 阅读:61

三叔侃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