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伟照R8
编辑:伟照R8
网购套路纷繁复杂,仿若重重迷障。
各大网购平台的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就连付款方式也变的五花八门。
“免密支付”“分期支付”“先用后付”等一系列方式,无疑不是在提前透支消费者的钱包,以至于许多没有钱的人,不知不觉间坠入“信贷危机”。
央视就此作出提醒,众人务必要对这些新型付款方式保持警惕,因为稍一疏忽便可能负债累累。
如果你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平时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从不留意,那还会因此影响个人信誉,从而带来更大的麻烦。
那么,这个先用后付究竟有何“争议”?大家又该如何应对呢?
“0元购”制造“无感消费”幻想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购已然成为百姓生活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各类物品几乎都可通过电商平台购得。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电商平台究竟是靠什么维系“买卖”关系的。
作为帮助商家售卖物品的平台,他们的收益来源于广告以及加盟分成等,只要店铺能赚钱,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商家入驻,不仅能让广告位更值钱,就连分成也会更多。
不难看出,电商平台与商家是一伙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便是想方设法将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拿走。
为此,电商平台不断优化功能,尽可能在感官上给消费者营造一种高级感,大家常看见的商品展示页,都是由专业美工精心制作的图片。
这些虽然能吸引不少人的浏览,但若想要成交,还需要大家的信任以及“突破理性的冲动”。
在获取消费者信任方面,平台推出各种政策,比如无理由退换货、平台维权客服等,只要是正常的退换问题,即使商家不同意平台也能介入处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慢慢的,老百姓也习惯了这些功能,觉得网上购物已然非常的安全且可靠。
可伴随着消费降级,经济大环境的整体下行,民众的购买欲望越来越低,很多时候都是“只看不买”,所以电商平台开始在付款方式上动起了脑筋。
“先用后付”功能是0元下单,待订单去人付款后再从消费者的个人账户中扣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却很容易因“0元购”产生无感消费,从而大大降低了对“余额不足”的感知。
“先用后付”谁开发的?
常年网购的消费者对“先用后付”功能十分清楚,它就是免密支付的升级版,而且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2005年,瑞典移动支付服务商Klarna就推出了这种模式,由平台、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然后通过平台担保,最终给消费者提供先买后付的服务。
由此可见,这种模式如今被大范围使用,并非是因为它有多便捷,而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
咱们拿双十一狂欢购物节举例,消费者提前选购了大批量商品,他们需要趁着活动期间批量下单,以至于免密支付成了很有必要的功能。
可问题是免密支付需要手里有钱,一旦余额不足,狂热的消费者就只能放弃购买。
有人或许会说:“不是还有分期付款这种方式吗?”
部分大额订单可以选择走分期,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话虽如此,但很多时候消费者都是冲动消费,突然让她分期付款,而且还要承担手续费,一番比较之后很大概率会放弃购买。
所以,如何保持消费者的“冲动劲”成了电商平台首要攻克的目标,因为只要消费者有欲望,那就大开绿灯,尽一切可能让其下单。
还别说,就电商平台推出的各种功能以及服务,使得消费者逐渐摒弃了实体店,外加上国内物流效率极高,导致大众在不知不觉间,都开始依赖网购平台。
看到这一商机后,电商平台也陆续推出了各种“信贷服务”“金融理财产品”等,再度加深了消费者的绑定关系。
便捷更多还是隐患更大?
面对五花八门的支付方式,不少人开始担忧自己要不要开通这些功能。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分析。功能能够被设计应用,说明它并不会直接对个人利益造成侵害,属于是合法合规的东西,所以也不会有人去管控、关闭功能。
可“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却是网友吐槽的重灾区,说明它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影响真实存在。
“无感消费”的氛围感,让电商平台的订单明显增多,而消费者也在不知不觉间透支着自己的钱包。
抛开个人意愿不谈,还有许多网友表示自己属于“被坑了”!
由于免密支付以及先用后付功能的存在,导致很多人在无意间“下单购买”,他们有的是出于好奇浏览商品,有些则是完全的误触。
越是不经意间的操作,越容易让消费者忽视自己的行为,导致看见快递信息的时候还在纳闷:“我啥时候又花冤枉钱了”!
综合来看,如果你没有雄厚的资金,且没有过多的网购需求,最好不要开通以上功能,因为相较之下退货的麻烦远大于输密码的功夫。
日常生活该如何避免被“坑”
在网友的吐槽中,老年人对这些支付功能最为头疼,他们认为下单付钱是固定认知,而输入密码则更像是“数钱”。
如今不仅不用输密码,甚至连钱款都不扣,直到交易完成后才显示余额变动。
看似让人有一种白嫖的快感,可里面的坑却不少。
家里有孩子老人的,最好去各个APP中关掉这些功能,避免因为误操作导致没必要的开销。
很多年轻人都反馈,自己的手机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许多订单,仔细已询问才知道是熊孩子“瞎搞”。
而老人对电商套路反应迟钝,也是经常莫名其妙的网购多件商品。
结语
商家在满足人性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导,只有正视自己的经济能力,才能避免因网购造成“信贷危机”。
参考信源:光明网2024-12-01《家里老人莫名网购多件商品?“先用后付”套路多!转给家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