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绝不撤档豪言犹在耳,票房惨败光速打脸,一个字:撤

婵娟莲步入嫏嬛 2025-02-14 17:03:56

映17天,票房3.78亿,电影总预测票房为3.97亿,如果放在十年前,这样的成绩,也算不得耀眼,更何况今天,更何况投资高达10亿,可以说《蛟龙行动》是本届春节档票房最惨淡的电影,甚至是春节档影史上亏损最严重的电影。

早在电影刚上映前几天,就有粉丝呼吁撤档,希望能换一个合适的档期再上映。然而,博纳老总于冬却坚定信念,绝不撤档,主创人员路演时甚至高呼要求公平,声称遭到恶意差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如今的电影市场环境下,观众对于电影质量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判断。如果电影本身质量过硬,即便存在一小撮人恶意差评,也难以掩盖其光芒,大众的赞誉之口自会将其口碑传播开来。

客观地说,《蛟龙行动》豆瓣 6.3 分的成绩,基本符合其影片质量。它虽属于重工业电影,有着宏大的场面和制作,但在剧情、人物塑造等关键方面或许未能达到观众的期待。如今的电影人似乎都犯了一个通病,一旦电影上映后票房不理想,便开始乱找原因、推卸责任。一会儿说排片少,一会儿说恶意差评多,甚至指责观众没水平,却唯独不肯承认自己电影质量低。

撤档这一行为,在不少人看来,是一种 “不要脸” 的做法。电影从筹备、拍摄到宣传、上映,整个过程涉及众多环节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上映之后宣布撤档,无疑是对整个电影产业链的一次冲击。它不仅伤害了观众的期待,也让电影的投资方、发行方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付诸东流。

从《蛟龙行动》的撤档,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电影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电影制作方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在影片质量上投入不足。为了追求高票房,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宣传和特效制作,却忽视了电影的核心 —— 故事和人物。另一方面,电影行业的评价体系和市场反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恶意差评固然存在,但不能让其成为电影失败的借口。同时,电影制作方也应该更加重视观众的声音,从观众的反馈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电影质量。

对于《蛟龙行动》来说,撤档或许并非终点。它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影片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弥补自身的不足。而对于整个电影行业而言,这是一个警示灯。电影人应该以此为契机,反思自身的创作理念和商业模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电影质量上,创作出真正让观众满意的作品。只有这样,电影行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说一句,黄轩是个好演员!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