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众所周知,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小国,距离我国非常遥远,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但要是提起H&M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毕竟曾经的新疆棉事件中,这个瑞典品牌一直在荧幕前上蹿下跳。
可能有人会说,仅凭一件事不能以偏概全。但近几年来,瑞典辱华事件频频发生,并不只是这一件事。
尤其是当初在2018年的时候,瑞典某电视台曾对中国进行抹黑,向广大瑞典民众输出一些不实消息,宣称中国人有随地大小便的恶习,这种荒谬的说法无疑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
更离谱的是,随着短视频的崛起,按道理来说年轻人应该选择睁开眼看世界,但这些人的有色眼镜似乎从没有摘下。
比如2020年的时候,瑞典对广大民众进行过一次调研,内容是针对世界各国的观感,结果有85%的受访者对我国持负面印象。要知道,瑞典可是北欧地区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从没有和瑞典发生过任何正面冲突,甚至连矛盾都没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瑞典对中国有如此大的敌意?
瑞典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1950年,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然而,两国关系的发展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一开始,瑞典的考量主要基于经济利益。由于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广阔的国土上拥有丰富的资源与廉价劳动力,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新兴市场。可以说,瑞典对当时还比较弱小的中国抱有利用与扶持的态度。
但几十年后,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力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对瑞典而言是一个机遇,但也意味着中国不再是瑞典可以轻易利用的对象。
2005年,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访问中国,表面上展示友好,但实质利益已经大不如前。
更有人指出,中瑞关系的复杂性还和瑞典殖民扩张的野心有关,他们盯上中国正是出于开拓殖民地的思考。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瑞典的态度逐渐从期待转为戒备。
这就不得不提到瑞典著名植物学家卡尔·林奈,他是第一个使用拉丁词汇“fuscus”(黄种人)来指代中国人的科学家。
要知道1735年前,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被视为“白种人”。因为“白种人”代表着高贵与进步,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发达的科技产业,自然当得起这个称呼。
然而,林奈的这一划分并非出于对人种生物学特征的学术探究,相反,林奈本人曾多次公开强调,他使用“fuscus”一词是具有贬义的,其目的是表示中国人低贱和堕落。
当林奈得知汉语中将“fuscus”翻译为“微黄”时,他还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个词代表着中国人的俗气与恶劣。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中国人得知这一侮辱性称呼后,竟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感。毕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符码中,“黄色”一直代表着皇权与尊贵。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尽管交流日益频繁,但中西方在文化语境和认知模式上仍存在巨大的鸿沟。
作为北欧地区的盟主,瑞典一直保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外扩张冲动。与彼时还处于封建统治的东方帝国相比,瑞典的君主立宪和进步理念也强化了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不仅如此,在宗教信仰和对上帝的敬畏等方面的不同,也导致两国处于隔阂与对抗的状态。
除此之外,这种偏见以更隐蔽的形式继续影响着双方关系。瑞典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进一步加深了民众的成见。
“信息茧房”效应使普通民众更倾向于相信自己已有的认知,媒体为迎合需求也会发布主观片面性强的报道。即使明显错误,人们的思维惯性也会使判断出现偏差。
近年来,中瑞关系出现一些波折。有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瑞典在涉华问题上的片面立场,以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误解。
中国一贯主张,各国交往应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只有增进理解,化解偏见,双方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瑞典媒体和民间组织经常批评中国在人权、新疆等问题上“失责”。2018年,瑞典企业爱立信涉嫌向台独势力提供设备,引发中国强烈反对。因为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爱立信这一举动触动中国民众的神经,中国民众自发抵制爱立信,表达对国家主权的捍卫。这使瑞典政府误解中国民意,宣布停止向中国出口军工产品,直接影响双边贸易。
2020年,瑞典对中国5G技术安全性提出质疑,导致瑞典至今仍普遍使用4G网络。这不仅影响瑞典科技发展,也使瑞典错过与中国在5G领域的合作机会。
2021年,瑞典在野党要求驱逐部分中国在瑞鼎境内的外交官,给出的理由更是离谱,声称他们干预瑞典言论自由,这种做法削弱中瑞外交关系。很显然,他们这种以莫须有为借口的作法,就是在无端抹黑中国。
2022年,新疆棉事件,瑞典企业H&M竟然站在反华第一线,直接导致门店大幅关闭,其中国市场前景堪忧。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会接受外力干涉国内事务。中国推动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中国国情复杂,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时间逐步推进改革开放。西方国家期待中国迅速西化是不现实的。
中国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依法治国,促进民族团结。中国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权利,提高生活水平,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是对人权的最大尊重。
中瑞两国体制和文化传统不同,互相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秉持平等理性原则,就能找到合作共赢之道。中方希望瑞典摆脱先入为主的偏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尊重中国人民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中瑞两国应加强交流互鉴,了解彼此社会发展道路,相互学习文化精髓。中国也希望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保持友好磋商,防止分歧扩大。中国愿与瑞典开展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