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减少这个事,其实是有解的

朝不慵 2024-09-14 11:52:43

中国民政局公布了最新的数据,2023年全国一共有786.2万对新人结婚,比2022年增长了12.4%,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增长的情况。但是,2024年上半年结婚的人数再次下滑,只有343万对,创下了历史新低。

再看看新生的数据,近些年从2016年刚放开二胎时1883万的巅峰,已经滑落到2023年的902万,生生减少了一半。从结婚数据来看,接下来几年,新生儿数量恐怕还会继续减少。

新生儿减少就意味着未来人口的减少,人口如果一直减少,带来的问题是巨大且全方位的。

我们现在肉眼可见的,幼儿园和小学开始为招生的问题而忧虑了,它们不得不裁减老师,有一部分不得不关门大吉。当然不只是教育,整个服务于人的经济链条,从奶粉玩具到服装,都将被迫全面萎缩。

对于许多产业来说,市场规模缩小之后,竞争力也没那么那么强了。

这一代孩子长大以后,将被迫赡养四位或八位老人,除非那个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有质的提升(当然这是很有可能的),否则他们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如果人口一直减少而生产力又没有质的突变,年轻的劳动力不足,整个社会的人就将被迫工作更长的时间,工作到更大的年纪,每个人都将受到影响。这一点日本与韩国已经有先例。

如果中国的人口持续减少,几十年后中国人在整个世界的规模比例就会与今天大大不同。人在一切才会在,人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要是有一天我们人口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那三哥说不定就变成三爷了。

眼睁睁地看着人口一天天减下去,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就真的无解吗?放眼全世界,的的确确,基本上每一个国家在二战后大发展了一波,大规模城市化之后,人口就减少了。

进城之后人们就不爱生孩子了,连留在农村的那一部分,观念上受了影响,也变得不爱生了。

其中东亚地区的情况是最严重的,从日本、韩国、新加坡到现在的我们,总和生育率几乎要包揽世界倒数前几了,这几家恰好都是儒文化圈的国家。

前面先撞墙的那些国家也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从奖励生育,鼓励生育,到抚养孩子的各种福利补贴,都是见到一些效果,但未能扭转趋势。从术的角度,有没有什么新的办法,接下来恐怕要轮到我们去探索了。

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我不认为经济发达后人口减少是一种真规律。与此相反,人类,或一切物种繁衍的规律都是,生产力越强大,人口规模就扩张得越大。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这条规律就一直在延续。

人类的祖先生活在非洲时,大约只有两万人。人类走出非洲,满世界打猎时,人口增长到50万。人类学会种植粮食,生产力出现质的提升时,人口增长到2000万,甚至几亿。几轮工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大爆炸,人口增长到了66亿。

从这种百万年级的历史大趋势看,当代城市化后人口的反向减少,必然只是一股短暂的逆流而已,不是真正的规律。

现代人不爱生孩子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比起仍住在农村时,我们对舒适生活的预期度变高了,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还没有提升到期望的程度,因此生养孩子给人带来降低生活质量的负预期。生了孩子后钱得分给孩子花,带娃之后自己很难出门旅行去晒诗和远方。本质上正是这种负预期在阻止城里人生孩子。

作为对比,生活在农村里时,预期没那么多,吃得下苦。养育孩子的经济与时间成本也没那么高,不报补习班,孩子们给口饭吃就能自己在阳光下成长,事实上还能帮做家务,帮忙生产。农村时代,生养孩子几乎不损失什么,反而带来潜在的生产力,这与城市化后的状况是相反的。他们条件虽然差点,但预期反而好一些。

讲道理的话,在这个步骤上,进城之后的人类退化了。农村的朴素做法更符合天道,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说到底人是会老的,总有一天要依靠下一代扶养的,美好的生命也需要下一代青春去延续。反婚反育作为个人选择没啥问题,但从全人类的角度讲,这始终是反人类的操作。

不过讲道理是没用的,也不用讲道。因为城市化初段的这些状况不会永远持续,某一种城市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强一些(比如真出现日常能用的AI机器人,把照料孩子和大部分家务给解决了,比如现在好几家在研究的人造子宫,用机器来孕育胎儿,直接孕育到三岁再放出来),降低生活质量的负预期减低,城里人也会变得爱生孩子。

因为尽管说起来也许难听,但事实是生命底层的代码其实只写着两条:一是活下去;二是繁衍。正是这两条基础代码,演变成我们这个美好多彩的花花世界,演化出伟大的地球文明。

除非某一天,人类文明与生产力的扩张真的走到头了,被天道锁死,人口规模才会真正过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