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情感的表达”,就是这个意思,家长们赶紧看一下

鹿儿玩游戏 2022-10-13 14:35:10

我们常说“孩子需要的教育,也许就是一个教条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经常把孩子们教育成“那个样子”,而且让我们不仅束手无策,还容易陷入焦虑的怪圈。可是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关注教条呢?难道我们就不能关注孩子的行为、关注他们真实的感受吗?比如说一些行为是怎么回报我们的,会感到什么样的成就感,会给你传递哪些情感、爱心之类的,或者孩子跟你有什么共同的价值观?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让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更多元的关注,不光关注他们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行为背后的意义。

因为当我们的焦虑的时候,我们往往很难接受一些行为。就像有一次我们带宝宝去超市挑东西的时候,宝宝看着一堆的东西愣神,说“妈妈你为什么买这么多,你以后就不会想买这么多吗?”看到这个情景,我们觉得很无语,你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问题。但是我们其实是想说,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他们需要大量的尝试和探索。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完全有可能错过这个过程,很多时候家长自己都没有想清楚、没有觉察到“教条”对孩子们有多大的影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都在强调家长和孩子们应该给予情感的表达、认可的理解的时候,但是却很少听到或者听不到有家长关注到的理解和价值的传递。如果这样的“教条”能够改变的话,那么这样的“教条”真的是更有利孩子的发展吗?并不是。

所以我们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要去改变孩子们“教条行为”。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一些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要求会特别的严,会不停地跟孩子讲道理,然后让孩子记住这些道理。比如我们跟孩子说,玩玩具不能够不干净,要好好地擦拭,不能够把它弄脏,要整整齐齐,要保持干净等等。所以我们今天要跟家长分享的这件事情就是这个原理,其实这个原理并没有过时,现在正在被反复地实践,也被用到了对待宝宝的各个方面。当我们遇见孩子,他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可能他们会不停地拿各种道具来玩,而且总是会去关注哪里的物品会沾染到灰尘等等。当我们对宝宝这样的行为说,这会让爸爸妈妈不高兴,你看看这些玩具是不是真的不干净;那么宝宝自然就会开始自己反思自己,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要知道我们是如何对待宝宝的行为的?那么接下来有五条建议,家长们赶紧看一下。一、给予情感的表达在遇见孩子的第一步就要让孩子学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我们经常说的“孩子需要情感的表达”,就是这个意思。当你用你真实的样子对待宝宝的时候,孩子就会去观察你是如何对待的,在你心里他们就会获得一些真实的、情感的体验。

0 阅读:0

鹿儿玩游戏

简介:每日更新优质游戏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