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了手术室准备区,气氛显得有些紧张。36岁的吴女士正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一场妇科手术。这场手术已经筹备了一个多月,原因是她最近月经紊乱且下腹经常隐痛,经过多次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需要手术切除。
麻醉师刚为吴女士注射完麻醉药,主刀医生赵主任正准备开始消毒,突然注意到她的小腿上有一处凸起,颜色微微发紫。“这是什么?”赵主任皱起眉头,凑近仔细查看。
“吴女士,您腿上的这个鼓包是什么时候有的?”赵主任用手轻轻按了一下那处凸起,触感明显较硬。
半麻醉状态的吴女士回答得有些含糊:“啊?这个……好像很久了吧,一直以为是皮肤病,也没在意。”
赵主任脸色微变,立即叫来了同事进行紧急会诊。通过初步判断,她怀疑吴女士的小腿异物可能是深静脉血栓,这是一种潜在致命的血管问题。
紧急中止:手术为何暂停?手术团队迅速将情况汇报给麻醉科与血管外科的医生。经过简单讨论,赵主任当机立断:“手术暂停,必须先排除血栓风险。”
“为什么突然中止?”吴女士家属在手术室外显得既惊讶又担忧,家属向赵主任询问原因。
赵主任耐心解释:“如果是深静脉血栓,贸然进行腹腔手术可能导致血栓脱落,一旦进入肺部形成肺栓塞,风险极高,甚至危及生命。我们需要先做相关检查,确保安全后再决定手术时间。”
确诊:隐藏的危险吴女士被转入血管外科病房,接受了详细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小腿静脉确实存在血栓,血管内部有明显的回声异常,提示急性期血栓形成。
血管外科的林医生进一步解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通常与久坐、肥胖、激素波动等因素有关。您的卵巢囊肿可能引发了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这也是诱发血栓的原因之一。”
吴女士顿时慌了:“血栓会不会很严重?我平时走路什么的都没问题。”
林医生点头:“很多血栓早期确实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症状包括突然胸痛、呼吸困难,甚至猝死。所以,必须严肃对待。”
深静脉血栓的“罪魁祸首”在为吴女士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林医生向她和家属科普了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高危因素:
1. 长时间不活动“久坐不动会导致下肢血液流速减慢,容易形成血栓。比如长期坐飞机、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都是危险因素。”
2. 激素波动“女性在怀孕、服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期间,血液凝固功能会增强,容易形成血栓。”
3. 肥胖与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都会增加血管负担,使血液更容易凝集。”
4. 术后风险“腹腔手术后血液粘稠度会升高,再加上长期卧床不活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治疗与管理:化险为夷根据吴女士的具体情况,林医生和赵主任商量后决定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1. 抗凝治疗吴女士被安排服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同时监测凝血功能,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2. 下腔静脉滤网为防止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医生在她的下腔静脉中植入了一个小型滤网,可以有效拦截脱落的血栓颗粒。
3. 延迟手术赵主任决定等血栓完全稳定后再重新安排妇科手术,同时制定术后抗凝和活动计划。
吴女士接受治疗后一周,血栓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复查显示血流已部分恢复。
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林医生给吴女士和其他患者总结了几点预防血栓的实用建议:
1. 经常活动“无论是在家还是办公室,久坐1小时就要起身活动5-10分钟,简单的踮脚尖、下蹲动作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2. 穿戴弹力袜“对于有血栓高危风险的人,比如孕妇或术后患者,穿医用弹力袜可以帮助下肢血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3. 关注体重与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可以减少血栓的诱发因素。”
4.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5. 留意身体信号“下肢突然出现肿胀、发热、疼痛,或者皮肤发红,应尽快就医。”
三个月后,吴女士顺利完成了卵巢囊肿切除手术,并在术后遵照医生建议,坚持抗凝治疗与健康生活习惯。她笑着对赵主任说:“幸亏您发现得及时,要不然真不知道会出这么大的问题。”
赵主任安慰道:“您现在的恢复情况非常好。健康管理不仅靠医生,更要靠自己平时的细心和坚持。”
健康的每一步都不容忽视吴女士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深静脉血栓虽然是隐形杀手,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正如赵主任所说:“身体的异常永远值得关注,每一次细心发现,都是为健康争取的一次胜利。”你有没有留意过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呢?健康,从不容忽视的小事开始!
文/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