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语迟终显贵,步紧必定穷”,啥意思?你是“贵人相”吗?

一身傲气王 2022-01-15 15:09:26

古人对“知人善用”这四个字了解的十分深刻,尤其是一些身居高位、求贤若渴的人,基本上都具备识人、用人的能力。那么古人依靠什么识人呢?

他们有一套成熟的识人术,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不过时。“语迟终显贵,步紧必定穷”,这句俗语就是古人识人的一个方法。

也可以说成“贵人话语迟”,这其实比较符合儒家的“君子讷言”的思想。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其实,都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但也非常值得现代人借鉴,看看你是

“贵人相”吗?

一、语迟终显贵

古人对“贵人”十分推崇,因为古代的贵族和卿大夫,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贵人,因为他们过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生活。

按照古人的想法,贵人一定是身高、相貌、品质、学识、地位较高的人,故此绝大多数人都被排除在贵人群体之外。

还记得《三国演义》中,那个和诸葛亮齐名的人叫庞统,号“凤雏”。“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但就是因为他其貌不扬的长相,所以才没有得到曹操和孙权的青睐,即使是刘备一开始也没有“礼遇”他。

但后来素以仁义为名的刘备,终于发现了庞统的才能并对其委以重任,只不过庞统为了忠心奉主死于落凤坡。

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孔夫子有一个名叫澹台灭明的弟子,他的相貌长得十分丑陋,所以孔子认为他难成大器。

但后来澹台灭明却位列“七十二贤”之一,于是孔子惭言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可见有的时候贵人未必长得帅气,即使那些长相丑陋的人,也可能拥有贵不可言的能力。

其中,贵人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语迟”,说白了就是话少但却有分量。

古人云: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这句话其实非常好理解,当水流经较深的谷底时,那怎么水势就会变得缓慢,而一个说话慢条斯理、惜字如金的人,则既有可能是一个贵人。

相反那些语速快、管不住嘴巴的人,可能就和贵人不搭边了。贵人在说话之前往往都会先听别人说,等到别人高谈阔论之后,才会在缜密思考之后给予答复。

他们往往都能直击要害,并且抓住说话的重点,虽然可能用词较少但却能一语中的,这些都是“语迟”的表现。

虽然说“语迟终显贵”,可能有一些片面,但却也不失一种交谈之道。

因为语速慢的人必然思考多一些,这样就不会出现言多必失的问题,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如果说话慢吞吞又没有条理,那么就显不出“贵人”的特征了。

二、步紧必定穷

《礼记》中记载了古人的各种礼仪规范,上至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需要遵照《礼记》中的礼仪规范,去约束自己的日常礼仪。

比如,在走路方面也有相关的规定,“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说的就是在一些特殊的的场合,绝对不能小步快走。

因为古人认为“步紧必定穷”,所谓“步紧”指的便是小步疾走,这种走路姿势有一点像,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的走路方式。不仅看起来十分滑稽而且也不雅观,古人对这种走路方式抱有很大的成见。

朱熹曾在《蒙童须知》中写道:“凡步行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挺胸抬头,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方显端正。否则走起路来一点样都没有,甚至故意小步踉跄的走路,或者一边跑、一边跳都有失礼节。

那么走路和贫穷有何关联呢?古人认为走路慌张的人,总会给人一种看起来心里有鬼的感觉,这样的人往往都很轻浮,根本无法委以重任。

对于小孩子而言走路可以没有规矩,但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走路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大方、稳重。

“举止要重,发言要讱”是曾国藩对儿子的训诫,从行为言行、举止两个方面,对他的儿子提出了要求,一个走路都没正形的人,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发家致富呢?虽然观点有一些片面,但也是古人对后人的告诫。

结 语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作为古人信守的“宿命论”,其实,在当时社会中影响力非常大。

他们将一个人的命运、贫富和言行举止联系在一起,借此推断一个人是否堪当重用,但对于现代人来讲早已经过时了,毕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0 阅读:3

一身傲气王

简介:如果你的选择是地狱的尽头,我愿意陪你一起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