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赶紧看看厨房橱柜的最底层,那有个东西。”母亲急促的声音在电话这头传来,稍纵即逝,还没等我细问,她匆匆挂了电话。我握着手机怔怔发了半天愣,心里翻涌着无数问号——什么东西会藏在橱柜最底层?母亲怎么突然又给我打了电话?
心跳开始莫名加速,我也不再多想,赶紧起身,蹲下身子打开橱柜底层。那是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小盒子。盒子的四角被压得整整齐齐,透露着一种被珍视许久的气息。
我轻轻拆开红布,露出的是一只木质首饰盒。手微微有些抖,我打开了盒盖,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叠钱,和一张折叠得四四方方的纸条。我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亲家,辛苦你了。这是一点心意,请一定收下。”
我的眼泪一下夺眶而出。
事情要从这个春节说起。
我叫林翠花,今年67岁,自从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我和儿子林志强一家住在一起。家虽不大,但媳妇李秀芳性子温婉,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一直让我心头暖洋洋的。然而,这个春节,家里的气氛却因为秀芳的亲家母突然去世而蒙上了阴影。
亲家母张秀兰比我小几岁,原是一个踏实人。听秀芳说,自从母亲的老友因心脏病离世后,她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有时甚至连饭也不想吃。秀芳急得不行,跟我商量是否能让她的母亲来家里住几天,换个环境,或许心情会好一些。我自然点头答应,亲家母过得苦,不是我得帮她一把吗?
腊月二十九晚上,秀芳的哥哥开车把张秀兰送了过来。她提着一个旧布袋,整个人看着非常疲惫。一进门,我看到她明显拘谨,站在门口半天不动。我笑着迎上去,把早就准备好的房间介绍给她。房间里新床单、新棉被,窗台还摆了两盆绿植,她眼里闪过一抹感动。
整个春节期间,我们全家尽心尽力地招待张秀兰。年三十那天,秀芳做了一大桌菜,大部分都是亲家母喜欢的。我特意夹了一块红烧肉到她碗里,“亲家母,快尝尝,这是秀芳特意为你做的。”
张秀兰低头吃了一口,嘴角微微上扬:“好吃,好吃,就是太费心了。”
可她显然也不愿“欠人情”。正月初一,她悄悄塞给我和秀芳两人一个红包,说是拜年钱。我打开一看,竟发现整整3000块。我连忙推辞,“不行不行啊!你们过日子本来就不容易,怎么还能给我们钱呢?”可她态度坚决,执意将红包塞到我们手中,“妈,这是我的一份心意,请你一定收下。”
过了年初二,秀兰的儿子来接她回去。临别时,她紧握我的手,眼眶里带着泪水:“翠花姐,辛苦你了。秀芳和志强这两个孩子是好人,你多帮我替他们操点心。”
我强忍泪水,拍了拍她的手:“您放心,咱们是一家人。”
可是今天,当我打开那红布包裹的小盒子,再次看到那6000元钱时,我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
张秀兰竟然将她送我们的3000元钱,用更加精心的方式悄悄送了回来。电话里,她的声音中依旧透着那熟悉的朴实温暖:“翠花姐,这钱我也收下了,但我不能花呀。我给他们已经足够的负担了。你拿着吧,给孩子们用。”
我这才明白,她细心用红布包裹,是害怕我们发现太早;她的执拗,是害怕给孩子们增添负担;而那笔钱,承载的不仅是她的心意,更是她对两个孩子的希望和祝愿。
站在厨房里,我看着手中的钱,心里五味杂陈。一个妈妈的无私,一个亲家的牵挂,不正是家庭最动人的秘密吗?如张秀兰所说,咱们做老人的,不也就盼着孩子们好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