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A Mimosa Hybrid IEM - TDS REVIEW
QoA Mimosa ハイブリッド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QoA Mimosa: IV (Recommend)
这是 QoA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三个产品。
我们之前在千元耳塞怪物房系列节目中曾经多次提到过 QoA Aviation 这条耳塞,在千元级圈铁的大类里它以相当不错的综合表现能够获得我们的喜爱。作为 Kinera 的子品牌,QoA 长期以来的命名方式都与各类鸡尾酒有关,去年上半年我们介绍过的 Gimlet 亦然,这次的 Mimosa,直译过来是含羞草,在酒类领域则是香槟和柳橙汁拼配而成的鸡尾酒。追溯起来明年恰好是这款酒诞生100周年。在九月份的深圳展上我们曾经短暂提到过这条耳塞,当时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与声音未定版、外观不确定等有关。时隔一个多月,它终于正式上市了。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Mimosa 的包装是相对简单的,体积适中,封套的设计相当简洁,只有底纹+花体 Mimosa 字样。这个白色搭配灰度底纹的设计让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们前不久刚刚体验过的 LinkBuds Open,它的白色款也是类似的大理石纹理。

包装内配件包含一个收纳盒、六对硅胶套,没有其他的东西。
收纳盒和我们在 Gimlet 体验内容中介绍过的材料一致,表面摸上去皮质纹路很明显,拉链顺滑程度较高。收纳容积适中,能够放得下 Mimosa 这一套加上一条中小体积的小尾巴。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硅胶套的配置是两种共六对。一种粉色导管、半透明白色耳帽的硅胶套,开口偏大、导管稍硬;另一种红色导管,导管硬度更高,开口稍偏小。前者会听上去对于中高频的增益明显,应该是常规理解范畴的“通透套”,后者应该就是“均衡套”了。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Mimosa 目前有两种配色提供,我们主要讨论手上这个版本。和 Adonis New 等型号一样,它的面板也是某种木头材质,按照 Kinera 官方给出的说明,这是一种松果稳定木。实际观感上,是大面积的灰黑色做底,嵌入了松果果壳的状态。在不同灯光角度下背景有光泽感。

腔体为树脂材质,看上去是透明度比较高、颜色比较深的状态。在标准显色灯下,它的颜色近似于烟灰色与紫褐色之间。表面光滑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它的腔体体积控制得相对较小,跟 Adonis New、Aviation 等型号比是要小了相当一圈。这也使得它对于小耳廓的匹配会更好一些,上半部分的结构有明显简化,不需要再像常规体积的类定制公模腔体那样适配耳甲艇了。耳甲腔的对应部分则有较为饱满的结构,对于耳道口附近的贴合程度还比较高。佩戴下来,它的舒适程度还是不错的。侧躺佩戴方面则不是特别建议,由于缩小体积之后它与耳廓之间的契合并不是完全紧密,侧躺时的压力会使它佩戴松动,腔体也有一定厚度会影响到。

导管的粗细适中,导管口处有一层金属材质滤网,结构上与我们过去见过的很多 Kinera 产品一样是花瓣形状。腔体表面的开孔只有一处,位于顶部。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但实际结构在我们见到的顶部开孔耳塞里算是比较复杂的,在光照下你可以看到面板和单元之间有一层厚厚的结构,其实这个是 Mimosa 的通气结构。顶部的开孔其实连通了内部的一个独立导管,另一端则通向动圈单元的出音导管,以此来实现近似于迷宫结构的效果。腔体的被动隔音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气压平衡问题。

Kinera 给 Mimosa 搭配了一条标称材质为 5N 无氧铜镀银的线材,分线器以上为单支,以下则是编织密度适中的双股编制。线皮透明度较高,整体粗细适中,稍有一些硬度,自缠绕现象轻微。
可换线系统基于 0.78mm 2PIN 平座设计。母座四周约有 1.5mm 左右的下沉,对于绝大多数方形平座插针和凸针均可良好兼容。线材端的插针接触紧密程度适中。线材端为带有防呆槽的标准凸针结构,可用于大多数凹座、平座或者凸座的耳机上。

Mimosa 搭载了一圈一平板的混合双单元架构。一颗直径 10mm 的动圈单元,这是一颗全频动圈;一颗直径 6mm 的微平板单元,负责补足超高频。透过腔体你可以看到双导管系统的存在,以此构成这套两单元两分频系统。实际听下来,动圈和平板之间的音色区别还是有的。QoA 没有在双单元系统里采用同轴设计,自然会产生一些相位差。不过由于基本上大部分频段都由动圈负责,平板单元更多是极高频的点缀补充,它大部分频段的一致性还是可以的。

阻抗 32Ω,灵敏度 108dB(具体单位未知)。实际搭配下来,Mimosa 是一条相对比较好出声但是驱动条件还有点挑剔的塞子。对于很多低推力设备比如带音频口的手机来说,它那颗平板单元对于声音的加成会比较难以直观体现出来,声音会听上去更加偏暖,同时高频会有一个明显的峰。但是在一定推力下,它的水平会有更好的发挥。我的建议是从 CDA-M2、HA-P90SD 这个等级的前端开始搭配,尽量选一些比较暖的前端。
下面的声音描述,基于原线、红色导管耳套的搭配进行,已经满足驱动所需功率要求。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都稍有增强。弹性适中,下潜还不错。收放速度适中,但是保留了一些残响。氛围烘托有一定的晕染感,浓郁感不会很突出。Mimosa 的低频听上去是比较弥散、注重氛围的,并不是极为紧实、拳拳到肉的状态。在宣传里,Mimosa 被描述为“和这种酒一样适口”,至少低频的状态是符合这种描述的,没有很强的冲击力、以烘托为主。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明显的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距离相对较近,口型大小比常规稍微大一点,精致程度还是相对高一些的。质感和线条方面需要额外多说两句,尽管它的质感的重视程度稍高于线条,但是它的人声质感并不是偏厚的,且要比 Gimlet 那种风格要适当更加注重线条。这种两极化会让它的人声听上去是一个有点亮同时低音部分又有点弥散的状态,所以它在表现不同类型人声时的特点也会不同。对于男女声的偏向性不会很明显。大体的顺滑程度比较高,颗粒感有所打磨,这意味着一些偏向粗厚的声线听上去是有一定味道,但质感是有偏向平滑的调整。尖细的声线会略突出能量感。有轻度的音色渲染。喉音比标准稍微高一点,气声比例稍多,但没有很过分。齿音是有的,那些比较突出的尖峰刚好使得人声的整体亮度会有所加强,齿音也就多一些。所以 Mimosa 的表现让它对于录混音质量有相当的要求。

乐器表现上,线条的重视程度要稍高一些。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的听上去稍微偏亮一点,拉拨弦细节量在对应价位是足够的,稍有突出感。大提琴的形体感比较宽松,自然度倒是不错。铜管类的气势感中规中矩,需要亮感的小号等有着充足的亮度。木管类的空气感还不错,尤其是音域偏低的一些木管乐器,听上去是宽松自然的,不过偏高的一些会有一点强调感。乐器的泛音量感适中,部分乐器的泛音也有一定突出感。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不算强,Snare 收得不快不慢,镲片类比较亮,稍有一点刺激感,还好没有金属感的溢出。
高频亮度稍亮,有一些尖峰的存在。在推力充足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极高频的延伸还是不错的,需要让那颗平板单元尽可能在发挥潜力的同时,有足够的控制力——这对于器材搭配提出一定要求。

同样,多单元我们不谈声场,谈“空间感”。尽管人声和一些乐器距离比较近,但是 Mimosa 仍然呈现出比较弥散、并不拥挤的空间,横纵都有距离,也不会过于平面化,保持了一定的高度感。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还不错。因为中低频和高频特性的不尽相同,会在聆听一些能量感很重的现代录音时,整体感显得中规中矩。解析能力在六七百价位显然没什么问题,有一定的“解析感”突出。动态适中,瞬态还不错。
总结评价与玩法建议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Mimosa 对于大多数 Soul、RnB 类曲目的表现是不错的,常规的欧美流行和华语流行则适合相对老一点的录音,对于 anisong 和 J-Pop 的表现则需要依照制作水平来看,有些人声齿音偏多的或编配时高音乐器过多的,就会觉得有些刺激。对于民谣、乡村等则有着比较舒服的表现,摇滚类的偏向是布鲁斯摇滚这类对于速度要求不算高的类型。电子乐大多数类型不在适合范围内。Acoustic 大类中,大多数爵士乐的表现是不错的,一些小编制器乐也还可以。

Mimosa 在前端搭配方面需要一定的推力和控制力,控制好了、搭配对了,它中低频的走向确实是一个弥散、舒适的状态,但是控制不好的话,高频的亮度会让你觉得它有些两头翘。这年头很少有厂家会在几百块做吃搭配的塞子了,不同喜好的受众在拿到 Mimosa 之后的评价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低价位一众走向近似的塞子里,它显得很与众不同。我很难像推荐 Aviation 那样把 Mimosa 推荐给这价位的绝大多数读者,但是对于一些爵士、RnB 和小编制器乐爱好者来说,Mimosa 是有其专精之处的。
KingTsui, TDS Studio.
Nov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