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是不是要立扶苏,但可以肯定的是,扶苏一死,大秦必亡

莫奕迅说生活 2024-12-17 16:14:02

公元前210年,一代帝王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原。这位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千古一帝,在临终前写下了一道遗诏,命令长子扶苏回京主持丧事。然而,这道遗诏却被中车府令赵高扣下,一场改变大秦命运的"沙丘之谋"就此展开。扶苏,这位曾因谏言被贬至上郡监军的太子,手握蒙恬三十万大军,本可以带兵勤王,却因其忠孝之心,在接到诏书后毅然自刎。扶苏之死,不仅让胡亥得以篡位,更成为了压垮大秦帝国的第一块基石。短短三年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权臣倾轧不断,这个曾让六国俯首的帝国轰然倒塌。秦始皇究竟是否真的钦定扶苏为继承人?扶苏之死与大秦灭亡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在帝国内部大力推行法家思想。他的长子扶苏从小就被培养成接班人,根据史料记载,扶苏性格刚毅勇武,为人诚信,深得军中将士爱戴。

公元前212年,一场震惊朝野的"坑儒"事件打破了帝国表面的平静。这场由方士侯生、卢生逃跑引发的大规模镇压,导致咸阳四百六十余名文学、方术之士惨遭坑杀。

身为太子的扶苏目睹这一切,选择站了出来。他上书秦始皇,指出天下初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此时大规模处决儒生恐怕会引发天下动荡。

这封奏章彻底激怒了秦始皇。帝王震怒之下,决定给这个仁厚的长子一个深刻教训,将其贬至上郡担任监军,协助大将蒙恬镇守边疆。

表面上看是流放,实则秦始皇此举用意深远。上郡驻扎着蒙恬统领的秦军主力,这支军队是帝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由此可见,秦始皇对扶苏的处置并非单纯惩罚。若真要剥夺太子继承权,完全可以将其幽禁宫中,而不是派他前往军事重地。

赵高对扶苏的评价颇为中肯:"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扶苏被贬,根本原因在于父子二人在治国理念上的巨大分歧。

作为太子,扶苏多次为儒家思想辩护,这与秦始皇坚持的法家路线背道而驰。将扶苏外放,既是对其的磨炼,也是为了让他在军中建立威望。

史书记载:"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这段简短的记载,道出了秦始皇对这位长子的深意。让扶苏在边疆建功立业,既能让他反省,又能积累军事经验。

蒙恬作为秦朝最受信任的大将,掌握着帝国最精锐的军队。秦始皇将扶苏交给蒙恬,实际上是在为太子储君之位布局。

权谋迭起惊变沙丘平原

灼热的阳光炙烤着沙丘平台,秦始皇的龙辇在这片荒凉之地停驻。帝国的统治者正在进行他最后一次东巡,却不曾想这片黄沙会成为他生命的终点。

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像一阵旋风,迅速传到了赵高、李斯的耳中。两位重臣立即封锁了消息,连协助巡游的将士们都被蒙在鼓里。

赵高与李斯在密室中盘算着帝国的命运。这位中车府令手中握着一份特殊的名单,上面记载着秦始皇临终前的安排:扶苏为太子,蒙恬为辅政大臣。

秦始皇的遗诏本应火速送往上郡,通知扶苏回京主持丧事。但赵高早已谋划多时,他深知扶苏继位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

沙丘驿馆内,赵高与李斯密谋伪造诏书。两人一致认为,只有扶持年幼的胡亥登基,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

一份伪造的诏书很快送到了上郡。诏书中称秦始皇因扶苏不孝,命其与蒙恬一同自尽。

扶苏收到诏书时正在边关督军。这位久经沙场的太子并未怀疑诏书的真实性,反而责备自己辜负了父皇的期望。

蒙恬接到诏书后提出质疑,他对扶苏说:"皇帝巡游,诏书当由国玺封印,何以只见玉玺?" 但忠厚的扶苏坚持认为不能违抗父命。

就在扶苏准备自尽的时候,蒙恬再次劝阻:"请太子稍待,容我派人前往咸阳核实。" 然而扶苏已经下定决心,不愿有片刻迟疑。

与此同时,沙丘的秦始皇遗体被悄悄运往咸阳。为了掩人耳目,赵高命人在运送车队中装满腌鱼,用以掩盖气味。

胡亥在赵高的安排下,已经开始筹备登基大典。这位年轻的皇子完全成了权臣手中的傀儡,帝国的命运就此改写。

扶苏自尽的消息传到咸阳,朝中重臣们噤若寒蝉。蒙氏家族的势力随即受到打击,这个曾为秦朝开疆拓土的将门就此衰落。

沙丘的九月,注定要被历史铭记。一个帝国的命运就在这场权力更迭中被改变,而这仅仅是大秦覆灭的开始。

昔日威震天下的秦军主力,在失去统帅后逐渐分崩离析。边疆的防务出现漏洞,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可乘之机。

咸阳城中,新朝廷开始大肆清洗异己。赵高、李斯联手铲除异己的行动,使得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之中。

此时的秦二世胡亥,沉迷享乐,全然不顾国事。大秦帝国这座庞大的机器,开始在内忧外患中走向崩溃。

三年暴政祸及万千黎民

胡亥登基后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大幅提高赋税。这位年轻的皇帝丝毫不顾及民生疾苦,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

咸阳宫中的奢靡生活日益荒淫,朝廷每日的开销是寻常百姓十年都攒不下的数目。秦二世沉迷享乐,把朝政大事全部交给赵高处置。

各地官府开始加派徭役,农民被迫放下耕种的农具,去修建更多的离宫别院。边疆的将士们也被抽调回来,为皇帝修建豪华的行宫。

赵高掌握大权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株连政策。但凡有人违法,不仅要处罚本人,还要牵连九族。

这种残酷的政策导致许多无辜百姓被牵连入狱。监狱人满为患,刑徒们被迫日夜不停地劳作,修建更多的牢房。

各地官员为了邀功请赏,争相向朝廷献上珍奇异宝。这些贡品都是从百姓手中搜刮而来,民间怨声载道。

李斯虽为丞相,却也在赵高的压制下难以施展。这位曾经跟随秦始皇建立帝国的重臣,如今只能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衰落。

饥荒开始在各地蔓延,农民无力耕种,土地大量荒芜。徭役加重让许多人流离失所,在野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山东地区率先爆发了民变,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接着关中、楚地、齐地的农民也纷纷响应,起义之火席卷全国。

赵高得知这个消息后,不但不思考解决之策,反而加紧镇压。他派出大军四处追剿起义军,但这只是让民怨更加深重。

各地守军战斗力已大不如前,许多士兵也是饥寒交迫。一些将领看到形势不妙,开始暗中投靠起义军。

咸阳城中,赵高开始猜忌李斯。这位权臣害怕丞相夺权,于是设计陷害,把李斯投入大牢。

李斯在狱中写下《狱中上二世书》,痛陈利弊。然而这封奏章并未能传到秦二世手中,就被赵高截下销毁。

秦二世仍在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对帝国的危机浑然不觉。他甚至还在筹划新的建筑工程,要在骊山修建更大的行宫。

各地郡县已经无力维持统治,许多官员纷纷逃离。有的投奔起义军,有的隐姓埋名,有的干脆携带财物逃往他乡。

短短三年间,秦朝的统治根基就被彻底动摇。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在暴政的摧残下已经千疮百孔。

大厦将倾帝国覆灭终局

公元前207年的深秋,咸阳城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赵高已经完全控制了朝廷大权,连秦二世胡亥也成了他手中的傀儡。

一场精心谋划的政变在这个秋天爆发,赵高逼迫胡亥自尽。这位在位仅仅三年的皇帝,最终死在了他最信任的权臣手中。

赵高拥立子婴为帝,妄图通过这个傀儡继续掌控朝政。但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懦弱的子婴,竟是他政治生涯的终结者。

子婴登基后,立即着手削弱赵高的权力。他暗中联络禁军将领,在朝会上突然发难,当场诛杀了这个权倾朝野的奸臣。

然而为时已晚,各地起义军已形成燎原之势。刘邦、项羽的大军正从四面八方向咸阳进发,秦军已经无力阻挡。

咸阳城内,朝廷已经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大量官员弃城而逃,宫中的藏宝库被抢掠一空,街道上到处是流民。

子婴看到大势已去,选择了投降。他带着秦国的玉玺,向刘邦献降,结束了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

项羽入主咸阳后,将秦宫付之一炬。大火烧了三个月,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化为灰烬。

秦始皇陵中的明灯也在这场动乱中熄灭。那位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他的帝国会如此速朽。

李斯在狱中得知秦朝灭亡的消息,写下最后一封奏章。这位开创法家治国的丞相,最终被腰斩于咸阳市场。

扶苏的几个子女在混乱中逃往民间。这些秦朝宗室的后裔,从此隐姓埋名,融入平民百姓之中。

蒙恬的部下大多战死沙场,少数投降了起义军。这支曾经驰骋天下的大秦铁骑,就此成为历史的尘埃。

项羽分封天下后,秦地被划为三个诸侯国。秦朝统一的政治格局被打破,中国重新进入诸侯割据的局面。

三万秦军士兵被项羽活埋于咸阳城外。这些曾为秦朝开疆拓土的将士,以如此悲惨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