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流传千百年,好诗好句说不完。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达人,喜欢诗词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2首享誉千年的精品唐诗,文采飞扬,背下来不吃亏。喜欢诗词的朋友,赶紧收藏起来吧。
第1首: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此诗作者据说乃是唐代的法照(法昭)禅师。虽然作者是佛门中人,却贴合儒门经义,宣导了兄弟和睦、亲人相亲相爱的重要性。
但是禅师的宣导,并不是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回相见一回老”的生活体验,来增强劝说的感染力。
兄弟本是同根生,最终也将会老去,细数来当兄弟的时间并不久。再回想从前,兄弟之间和睦的日子也不少,兄弟矛盾的日子也不算多,由此而回顾,不过是“些些言语”、“小风小浪”罢了。
此诗看上去通俗,但是仔细咀嚼,感觉颇有文采,对于劝世也颇有意义,值得背下来。
但人心复杂,就算是父母子女也有反目成仇的,更何况兄弟手足呢?千百年来,亲人不和,屡见不鲜,故而才有禅师之劝谏也。
第2首,《东邻美人歌》:花暖江城斜日阴,莺啼绣户晓云深。春风不道珠帘隔,传得歌声与客心。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宋济。宋济在《全唐诗》中存诗2首,一首乃是误录高适诗,故而传世之作只有这一首《东邻美人歌》。
说起来,宋济的人生特别悲催。此人才华横溢,曾经与杨衡、苻载、崔群隐庐山,号称山中四友。
但是宋济多次科举考试都考不上。据说,有一次科举过程中,宋济写律赋的时候用错了韵,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修改了,当场叹息:“宋五坦率矣。”
宋济排行第五,故称宋五。坦率者,没戏也。
很快,宋济这一句“宋五坦率矣”传遍了京城,就连皇宫大内的人都知道了,有人忍俊不禁,也有人为之叹息。
还有一次,宋济在京城的西明寺抄书,恰巧唐德宗微服私访,跑过来找宋济借水喝。
宋济正在专心用功呢,很不耐烦,直接对唐德宗说:“壶里有水,你自己倒。”
唐德宗也没有生气,问宋济:“你在干嘛呢?你是做什么营生的?”
宋济说:“我想要考科举呢,在准备写诗呢。”
唐德宗微微一笑:“现在写诗的人很多。听说现在的皇上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你认为他的诗怎么样?”
宋济被这人问东问西,很不耐烦,直接回答说:“圣意不测。”这潜意识是说,唐德宗的诗写得不怎么样,就是不好直接开口挑刺。
这时候旁边有人前来跪拜唐德宗,宋济这才知道眼前之人竟是当今皇上。
唐德宗果然不愧“德宗”之名,也没有因此怪罪宋济,而是笑嘻嘻说:“宋五大坦率。”
后面一次科举考试,唐德宗特地询问主考官:“这次宋济可考上进士?”
主考官回答说:“他又落榜了。”唐德宗笑着说:“宋五又坦率也。”
虽然宋济多次科举失败,人生灰暗,但是他并没有改变他的傲骨。
有一次,一个当官的故意嘲讽宋济说:“你一个没有功名的白衣,为啥整天忙来忙去啊?”
宋济针锋相对,甩出一句:“大概就是因为你们这些穿红袍和穿紫袍的大官们忙忙碌碌的风气造成的吧。”
说了这么多,稍微了解了宋济这个人。我们来看宋济这首《东邻美人歌》:花暖江城斜日阴,莺啼绣户晓云深。春风不道珠帘隔,传得歌声与客心。
这首诗写的是美人的歌声,却没有直接写歌声,而是先写美好的环境,类似于电影的远镜头,先从大处着眼,通过“花暖江城”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第一印象。
诗歌随后再将视角拉低,把镜头从远处的城池到了高楼之上,通过“晓云深”体现出了楼之高,更衬托之歌之美。
最后两句具体写歌声,依然不是直接写美人,而是通过春风这种载体来描写衬托。春风让人沉醉,自然就是歌声让人陶醉。
美人歌声之美,诗人听歌之后心中之悸动,不言而喻。不得不说,这首诗写得真是妙极了。
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的诗词呢?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诗词呢?欢迎留言哦。
失业在家,写文为生,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赞赏、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真的非常重要。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