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月樵先生像

秦保 2024-12-18 04:59:38

画中不见上款姓氏,搜网上题跋的陈志学少亭是乾隆年间的人,可以确定月樵先生可能是康雍时期的。他是合肥蔡氏月樵先生。蔡邦烜,号月樵,是红学家蔡家琬的父亲。袁枚有传。

肥东蔡氏家族介绍:

  明洪武三年(1370年),蔡氏始祖蔡福自江苏句容迁往合肥肥东梁园,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明代哲学家蔡悉为蔡氏子孙第七代,他是整个家族第一个通过科举考试而改写自己命运、家族命运乃至一个城市命运的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合肥的蔡悉刚刚考上进士,这一年,他23岁,意气风发的有为青年正式步入仕途。

  蔡悉生于公元1536年,卒于1615年,累任明朝湖广、两江、山东、福建、河南等地的地方官,最后任至南京尚宝司卿和国子监祭酒,位列九卿之重,正史为其列传以彰其功德。他为官以廉明著称,受到士林推重。因“清风直道,吏畏民怀”而被赞为“包老复出”。清代徐国显《理学符卿蔡公谥文毅事实序》云:“年方弱冠,委解辽东军饷。庚申,授武陵司李,以廉明著,多所平反。”《明史·蔡悉传》载:“尝请立东宫,又极论矿税之害。有学行,恬宦情。仕五十年,家食强半。清操亮节,淮西人宗之。”

  老合肥人都知道“一里三公”的说法,即在合肥市东郊大兴镇的西南侧,前后不到一华里的范围内,原安葬着三位名噪一时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包孝肃公(包拯)、蔡文毅公(蔡悉)和李文忠公(李鸿章),时人称“一里三公”。蔡悉被认为在一里三公之中,其学识才华“当列三公之首而无愧也”。

  作为对宋明理学有着深入研究的哲学家,蔡悉融会贯通诸子百家之学,晚年告老还乡后,开办大学堂,著述七十余种,有《孔子年谱》《大学注》《书畴彝训》等传世。

  80岁时,蔡悉安静地走了,留下大学堂琅琅的书声和中国最亲切的家训——蔡氏家训。

    据蔡氏宗谱显示,合肥蔡氏均为一家,有“天下一棵菜”之说。蔡氏后人目前在合肥有4万人,分布情况主要以肥东为主,人口众多。除此之外,蔡氏在庐江、长丰、六安、巢湖、芜湖、滁州、全椒、定远这几个县市皆开枝散叶。其家族繁衍生息,名人辈出,彪炳史册。

  合肥蔡氏见诸于《嘉庆合肥县志·人物传》的有蔡悉、蔡世和、蔡于宣、蔡卉、蔡淮英、蔡崇、蔡氛、蔡殊英、蔡玉禾等,蔡悉、蔡淑逵、蔡屏藩、蔡卉四人为进士,另有举人、秀才一百多位。蔡卉之子蔡家琬既是乾嘉道诗坛重要诗人,又以《红楼梦说梦》闻名于红学史。

  蔡邦甸立塾以蔡悉之学为本,书蔡悉《居身居家训条》于塾壁,以此教李鸿章等肥邑子弟。袁枚为蔡邦烜作《月樵公传》有文云:“君既为合肥右族,居乡以太仆为法,无惰容,无忤色,手缮太仆《居身居家二十则》于座右,家人子弟及乡里后辈皆惮其温肃。”

  清人李天馥认为:“凡诸训词,皆先生从躬行实践,自道其得力处,以垂示后人,盖笃实君子也。先生阐明理学,直接洛闽之真传,所以嘉惠来兹者,深切著明。”

0 阅读:0

秦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