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强调:超过70岁的老人,宁可不走路躺着,也别在3个时候走路

医路一童行 2024-11-26 02:54:54
【本内容为故事性医疗科普文章,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大爷,您这骨折可不是小事啊!"我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张大爷,心里一阵揪心。作为骨科医生,我见过太多老年人因为在不当时间行走而造成的意外了。

张大爷今年73岁,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平日里身体硬朗,爱好太极拳,在小区里可是出了名的"运动达人"。谁知这次竟会因为一场意外卧床不起。

"医生啊,我这不就是散散步摔了一跤嘛,有这么严重吗?"张大爷面带疑惑地望着我。

我叹了口气,拿起手中的片子细细讲解:"您看这里,髋部骨折,还伴有轻微脑震荡。您是凌晨四点多出门散步时摔倒的,这个时间段对老年人来说实在太危险了。"

说起这件事,还得从三天前说起。那天凌晨,张大爷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去公园晨练。他觉得清晨空气新鲜,人少好活动。可就在走到小区门口时,突然眼前一黑,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幸好被巡逻的保安发现,这才及时送医。

我翻开病历本,开始给张大爷解释为什么老年人不宜在某些时候走路。

第一个危险时段就是凌晨三点到早上六点。这段时间是人体血压最低的时候,老年人极易出现头晕目眩、血压骤降等症状。加上天色昏暗,视觉受限,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

张大爷连连点头:"怪不得那天我会突然眼前发黑。我以前怎么不知道这些啊?"

"还有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这个时间段。"我继续解释,"这时太阳直射,气温最高,很多老年人会觉得口干舌燥,容易脱水。再加上人体在这个时候处于低能量状态,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会下降。"

正说着,张大爷的老伴儿急匆匆赶来,手里还提着几个保温盒。看到我们在聊天,她也插话道:"就是就是,前两天我邻居家的王奶奶,就是中午去菜市场买菜,结果走着走着就晕倒了,可把我们都吓坏了。"

我点点头:"还有一个时间段特别要注意,就是傍晚六点到晚上八点。这时候天色渐暗,老年人的视力会受到影响。而且这个时段人来人往,很多人急着下班回家,街道上比较拥挤混乱。"

听我这么一说,张大爷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我说呢,怎么总听说老邻居在这些时候出事。"

作为一名从医二十多年的医生,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案例。有的老人贪图清晨空气好,天不亮就出门锻炼;有的老人觉得午后阳光暖和,非要这时候出去走动;还有的老人喜欢饭后散步,在夜色降临时还在外面溜达。

这些看似普通的习惯,对老年人来说都潜藏着危险。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外,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平衡能力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都会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

"那医生,我们老年人要在什么时候运动最好呢?"张大爷虚心请教。

"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两个时间段最适合老年人运动。阳光充足,温度适中,人体各项机能也处于较好状态。"我建议道,"而且运动不在于时间长,贵在坚持。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够了。"

听完我的解释,张大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明白了,以后我可得注意这些时间。这次是摔了一跤,下次可就不一定这么幸运了。"

临走前,我特意叮嘱张大爷:"记住运动很重要,可安全更重要。在那些危险时段,与其冒险出门走路,不如在家里好好休息。等身体养好了,我再教您一些适合在家做的运动。"

看着张大爷和老伴儿离开的背影,我不禁感慨: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确实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可选对时间同样重要。毕竟,健康的晚年生活,不仅需要活动,更需要智慧。

希望通过张大爷的这个故事,能让更多老年朋友意识到: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做个聪明的运动达人,才能真正收获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