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所谓“军师”,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职务?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4-28 03:52:39

提到“军师”二字,您会想到谁呢?

封神里的姜子牙、三国里的诸葛亮、水浒里的吴用、开明里的刘伯温···

不但要是所有人中最聪明的那个,还必须要会法术···

那么,正史中,“军师”又是个什么职务,是不是也如此神奇呢?

“师”

对于“军师”,《辞海》的解释是:东汉、三国、晋代时,负责监察军务的职官。

也就是说,“军师”作为一个职务,主要出现在东汉到晋代这段时间。

不过,实际上,军队的“师”出现已经很久了。

传统意义上的军师,也就是为君王或统帅、将领筹谋划策者中,地位最高,最受倚重的人物。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史记.周本纪》

武王伐纣的时候,太公望“左仗黄钺,右把白旌”,是事实上的指挥者。

后来,战国时期,“以田忌为将,而孙子(孙膑)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孙膑善于用兵,但因身有残疾,不便为将,遂以为师。

所以,“师”实际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不过,这个“师”,与后来的“军师”还是有差别的。

比如吕尚(姜子牙)的“师”,实际上是太师,而不仅仅只是军师。

后来,周成王即位,又以周公为师,同样是太师。

而孙膑这个“师”,与后世军师的概念比较接近,但是,这是因为一次军事行动而特意设置的,并非常设之职务。

说这些,是为了说明:“师”字的涵义颇丰,所以,后世“军师”这个职务的实际地位、权力,甚至工作范围,都是不同的。但是,总体上,接近于“高级军事参谋”的意思。

军师之职的出现

“军师”这个职务的正式出现,是在两汉之交。

23年,割据陇右的隗嚣,以平陵人方望为“军师”。

此外,隗嚣又给自己的部将高峻配了皇甫文为“军师”。

而刘秀,也给大将邓禹配了韩歆为军师,此外,还给邓禹配了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

当然,在刘秀平定天下后,军队和政府中,就再也不见有“军师”一词了。

看来,所谓“军师”,主要是在战乱时期临时设立,太平岁月一般不需要设立常设“军师”。

不过,这段短暂的历史,尤其是邓禹配有军师、祭酒的这段历史,却为后来“军师”职务的流行打下了基础!

汉末时期的军师们

邓禹,是东汉开国第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在东汉的历史上有着非凡的地位。

所以,后世将军,想要索取更多的权力,多“如邓禹故事”,拿邓禹出来说事。

而东汉末年的军阀,则多以将军名义开府治事的方式来行使权力。

比如:袁绍以大将军领冀州牧;曹操以行奋武将军行兖州牧;刘表以镇南将军领荆州牧;刘璋以振武将军领益州牧;刘备以左将军先后领荆州牧、益州牧;孙权则先以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后以车骑将军领徐州牧,以骠骑将军领荆州牧···

所以,这一时期的军阀,渐渐开始流行以设立军师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

1、袁绍以卢植为军师。

卢植就曾被冀州牧袁绍“请为军师”。

不过,袁绍请卢植为军师,主要目的是借助卢植的名望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既没有赋予卢植实权,也没有咨询方略。而袁绍所重用的田丰、审配、逢纪等人皆无军师之职。

2、袁术以马日磾为军师。

马日磾在朝中做过太尉、太傅等职,出使淮南时被袁术扣留,强行逼为“军师”。

马日磾不愿做袁术的军师,“遂呕血而毙”。

袁术请马日磾为军师,其目的也是利用马在名望扩大其合法性。

3、曹操所设立的军师。

曹操,则请过多位“军师”。

(1)、周喁。

周喁,是曹操所任命的第一位军师。

这个周喁,后来在豫州为孙坚所败,去协助周昂又被袁术所败,看起来才能比较一般。

曹操以之为军师,主要目的在借力。

早期的曹操,尚无地盘,自己招募的义兵在讨董战争中损失惨重,因此,与夏侯惇、曹洪到扬州募兵,尤其是要募精锐的丹阳兵。

扬州又不是你老曹的地盘,去那里募兵,当然要获取当地官员的支持。同时,人家丹阳兵愿不愿意跟你老曹走也是一个问题,老曹募的丹阳兵就发生过大规模叛逃事件。

曹洪与扬州刺史陈温素来关系好,可以获取他的支持;而周喁是丹阳太守周昂的兄长,自然也可以获得丹阳太守的支持!

以周喁为军师,既是借助其人际关系,又可以借其在丹阳的影响力以掌握所募的丹阳兵。

曹公起义兵,(周)昕前后遣兵万余人助公征伐。——《会稽典录》

可以说,以周喁为军师,争取到会稽周氏兄弟的支持,对曹操创业起到了极大作用。

(2)、荀攸。

曹操用得最久的军师,则是荀攸。

荀攸的事迹,咱们就不啰嗦了,他与荀彧、郭嘉,并称为曹公的三大谋主。

其中,荀彧、郭嘉,多在较大的战略层面有突出贡献,而随军出征,临阵设计,则荀攸功绩最大。

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三国志.荀攸传》中曹操所言。

(3)、其他”军师“职务。

此外,曹操还设置了一些其他”军师“职务。

比如,曹操以郭嘉、董昭为”军师祭酒“。

咱们前面提到,以前,有军师之职,也有祭酒之职,但”军师祭酒“一职则是曹操原创的。

到曹操做了丞相后,又扩大了军师的队伍。

在劝曹操进位为公的表文中,出现了四个军师: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

4、刘备的军师。

1、诸葛亮。

刘备一直以左将军开府治事的名义行使权力。

早期,刘备四处漂泊,没有搞什么军师。

到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长沙、零陵、桂阳等郡后,才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

不过,与小说不同,诸葛亮这个军师,其实在军事上很少出谋划策。

诸葛亮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调荆南三郡赋税,以为物资。

后来,刘备入川,诸葛亮又升为军师将军,但他仍然是负责在后方足兵足食,不怎么参与征战。

2、庞统。

真正与”军师“的本职接近的,是庞统。

庞统投奔刘备后,也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在后方坐镇,庞统则时时随刘备出征。

5、孙权的军师。

与曹操、刘备不同,孙权本人不常领兵作战,军师多委于周瑜、鲁肃、吕蒙诸人。

因此,孙权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军师。

209年,孙权为车骑将军,曾以张昭为军师,但实际上,军事上的事情,孙权不怎么重用张昭,张昭这个军师有点虚。

三国时期的“军师”

继承了汉末“军师”的发展,到三国时期,军师一职逐渐成为常设之职。

1、魏国的军师。

过去,曹操以自己的将军府、丞相府为权力机构,所以,军师作为幕僚发挥作用。

随着曹丕称帝,老曹家化国为家,中央层面的军师也就不存在了。

不过,对于各将军,仍然常设了军师之职。

比如,司马懿以抚军大将军镇守许昌时,曹丕以徐邈为抚军大将军军师,协助并监督司马懿。

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吴时,辛毗为行军师。

曹休为征东将军时,赵俨为军师。由于曹休同时是曹魏的大司马,所谓赵俨也是大司马军师。

曹真以大将军身份都督雍凉时,杜袭为大将军军师。

2、蜀国的军师。

蜀国的情况,又与魏国不同。

刘备死后,诸葛亮长期摄政,诸葛亮的丞相府实际上就是蜀汉的最高实权机构。

所以,蜀汉当时位高权重者,多是既有朝廷的高官职务,又兼任丞相府的职务。

车骑将军刘琰,曾为丞相府的中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曾为丞相府的前军师。

诸葛亮死后,仍然继承这一传统,以杨仪、邓芝、费祎费别为中、前、后军师。

不过,毕竟诸葛亮已死,蜀汉的权力中心已经转移,这些军师职务主要只是荣誉,而无实际权力了。

3、吴国的军师。

吴国的军师,比较奇特。

由于江东巫术比较流行,因此,包括孙权在内,许多将领都喜欢以占卜来行军师之事。

比如,术士吴范就表示:陛下出军临敌,须臣言而后行,臣不就是陛下的军师吗?

孙权的从兄孙辅,曾以术士刘惇为军师。

不过,到了孙权晚年,随着东吴正规化,军师一职也正常起来。

朱然曾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大将军丁奉,也曾为大司马左军师。

不过,吴国的军师,多是在将军名号后加的虚衔而已。

太平天国时期的军师

后来,晋承魏制,军师制度也与曹魏基本相同,咱不赘述了。

晋代之后,军师之职消失了千年,不再是一个正式职务。

直到太平天国时期,军师才再次成为一个正式职务,而且,成了一个“屌炸天”的职务。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

太平天国的政体,由“主”和“军师”构成。这在起义前就已经预定,并在建国之后行使。

所谓“主”,就是天王,这是太平天国的元首。

所谓“军师”,就是太平天国“朝纲之首领”,是政府的首脑。

起义后,在东乡,洪秀全做了天王,立幼主,同时,立军师,建立太平天国。

当时,太平天国的军师有四人:左辅正军师杨秀清、右弼又正军师肖朝贵、前导副军师冯云山、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

至于被封为翼王的石达开,则不在军师之列。

太平天国的制度下,权力在军师。下级层层核议,由军师决定,然后由军师启天王取旨。天王的“旨准”,实际上是走一个流程,实际是由军师执行的。

所以,太平天国的实际权力,归于军师。

在冯云山、肖朝贵相继战死后,正军师只有杨秀清、副军师只有韦昌辉,由于杨韦在地位、实力、能力上皆差距很大,因此,实际上是杨秀清掌握了实权。

杨韦相继被诛后,洪秀全表示:“主是朕作,军师亦是朕作”,以防止再出现新的杨秀清。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始终保持了军师的职务,只是由洪秀全这个天王兼着而已!

总的来说,正史上的军师,与小说中挥舞扇子出谋划策,甚至知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有通天之术的形象相去甚远。

军师之职,在大多数时候,甚至与一般理解的“高级军师参谋”都相去甚远。

很多时候,军师之职,只是一个虚职,用来借其名望、人脉的,至于其实际能力并不看重。

很多时候,担任军师之职者,还兼着各种军政职务,有自己的日常工作,加上一个军师的职务只是赋予一种象征性的荣耀罢了。

数起来,像刘备手下的军师中郎将庞统;曹操手下的军师荀攸、祭酒郭嘉这种,真正与“高级军师参谋”比较接近的“军师”,实在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