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汉光武帝元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元陵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时期,被认定为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铁谢村的刘秀坟,此认定一直为后世各朝代所沿用。
清朝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在此地立碑纪念。1963年,刘秀坟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经学者考证与考古调查勘探,普遍认为刘秀坟并非汉光武帝的原陵。
首先,据西晋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记载,原陵位于东汉洛阳城西北15里处。按西晋一里约合今437.4米计算,原陵应距东汉洛阳城约6.5千米,而刘秀坟与东汉洛阳城的直线距离约为13千米,差距显著。
其次,众多文献均指出原陵位于洛阳城北的邙山上,而刘秀坟却位于黄河与邙山之间。不仅地理位置不符,且其地处黄河滩地,地下水位及土壤条件均不利于建造大规模墓室。
近年来的考古勘探亦不支持刘秀坟为原陵的说法。有学者推测,刘秀坟可能是北魏孝文帝下令修建的祭地方泽坛,甚至可能并非墓葬。
那么汉光武帝的元陵究竟位于何处?根据近年考古勘探,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其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宋庄镇三十里铺村的大汉冢,编号为M66。理由是该墓形制为特大型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砖石墓,级别极高,且其位置距东汉洛阳城西北6.2公里,与史书记载相近。
大汉冢是邙山东汉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封土直径达156米,与西晋崔豹《古今注》中记载的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相吻合(按西晋一步六尺、一尺0.243米换算,直径约为149.98米)。大汉冢在东汉北兆城陵墓群中坐西朝东,其余东汉帝陵呈半圆状环绕其南、东、北三面,足见其地位显赫。
此外在大汉冢封土附近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建筑基址和遗址群,并采集到带有“汉室中兴”字样的汉代碑刻,这些证据均指向大汉冢极可能即为原陵。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附近的朱仓大冢(编号M722)才是原陵,而大汉冢实为汉安帝的恭陵。
这些学者亦提出相应证据,如文献记载原陵陵园设有垣墙,目前仅朱仓大冢陵园周边发现夯土构筑的垣墙基槽,且在朱仓村采集到“原陵监丞”封泥等。
不过各方共识在于,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铁谢村的刘秀坟绝非原陵。至于大汉冢与朱仓大冢究竟哪一座是原陵,尚需后续深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