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起夜,见婆婆夜半钻灶膛,婆婆:灶王神仙藏了黄金

比卡比卡球 2024-12-18 20:42:38

灶王神仙藏黄金

咱今天说这金家堡啊,有一户人家,姓金,家中三口人,老汉叫金富贵,婆娘唤作柳氏,膝下还有个儿媳,名唤巧云。

这金富贵平日里靠着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家里头日子紧巴巴的,但一家人心思纯良,倒是和睦。

巧云是个贤惠的媳妇,每日除了料理家务,还得伺候年迈的公婆,这金老汉与柳氏对这儿媳也是疼爱有加,时常夸巧云孝顺。

那是个寒风凛冽的冬夜,月亮高悬,村中的狗也早已归窝,家家关门闭户,村里一片寂静。

巧云睡得正熟,却忽然被一阵尿意憋醒。

她揉着惺忪的睡眼,轻轻地下床,摸索着穿上厚实的棉衣,准备去屋外解决。

但农村里的女人夜里轻易不敢出门,尤其冬日里更是寒冷刺骨,所以她打算在院子里找个偏僻的角落解决。

巧云刚打开门,就觉得寒风像刀子似的割在脸上,她紧了紧衣领,悄悄往院子里走。

正走着,她忽然听见院子里有细微的声响,那声音是从灶房那边传来的。

巧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进了贼?

她心里琢磨着,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悄悄地靠近灶房。

透过窗户的缝隙,巧云看到灶房内烛火昏暗,借着微弱的烛光,她看到婆婆柳氏的身影,正猫着腰往灶膛里钻!

巧云一惊,心想婆婆这深更半夜的,怎么往灶膛里钻呢?

灶膛里烧的可是白天剩下的灰烬,若是塌了,那还了得?

巧云不敢惊动婆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推开一条缝,悄悄往里看。

只见柳氏矮小的身子在灶膛里忙活着,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好像在掏什么东西。

巧云疑惑万分,难道婆婆在找白天做饭时掉进去的什么东西?

可那也用不着深更半夜地来找啊。

巧云心里犯嘀咕,可又不敢喊,生怕惊动了婆婆,只好在门外站着,想看个究竟。

这时,柳氏好像终于找到了她要找的东西,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她从灶膛里掏出一个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借着微弱的烛光,巧云看到那包裹里金光闪闪,好像是一堆金子!

巧云一看,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难道婆婆竟藏了金子?

这金家堡里的人都知道,金老汉一家世代贫寒,从没有过金子这类值钱的东西,婆婆怎么忽然就有了金子呢?

巧云心中疑惑更甚,却不敢表露分毫。

柳氏将那金子包好后,重新放进灶膛的一个隐秘角落里,又用灰烬掩盖好,这才慢慢地从灶膛里爬出来。

她拍拍身上的灰,把头发整了整,又看了看四周,这才放心地回了屋。

巧云见状,也不敢多留,悄悄回了屋,躺回床上,可心里却怎么也睡不着。

她辗转反侧,心想婆婆究竟从哪里弄来的金子?

为何又藏在灶膛里?

她想着想着,竟不知不觉睡着了。

次日清晨,巧云起了个大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又去灶房准备早饭。

她趁着烧火的时候,偷偷地往灶膛里瞄了一眼,果然看到那个角落的灰烬微微隆起,显然是有人动过。

巧云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婆婆昨晚藏金子的地方。

早饭时,巧云假装不经意地问婆婆:“娘,您昨晚是不是去灶房了?

我怎么听到那边有动静?”

柳氏一听,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说:“哦,我昨晚肚子不舒服,起来喝了口水,顺便去灶房看了看火,可能是你听错了。”

巧云一听,心里更是疑惑,婆婆明显在撒谎,但她也不好再多问,只好装作相信的样子,点了点头。

这事儿巧云没敢跟金老汉说,她知道这事儿透着古怪,可她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巧云每天都暗中观察婆婆,想找出些蛛丝马迹来。

可婆婆似乎十分小心,从未再进过灶房,也从未露出过半点破绽。

转眼间,过了一个多月,这天夜里,巧云又被尿意憋醒,她习惯性地悄悄起身,往院子里走。

路过灶房时,她不由得又往那边看了一眼,却发现灶房的窗户微微透着光,似乎有人在里面。

巧云心里一惊,难道婆婆又趁夜藏金子?

她急忙走到门口,悄悄往里看。

这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

只见婆婆柳氏正跪在灶台前,手里拿着香烛,嘴里念念有词,好像是在祭拜什么。

巧云定睛一看,那灶台上贴的,不正是灶王爷的画像吗?

婆婆这是在祭拜灶王爷?

巧云心中疑惑更甚,婆婆为何祭拜灶王爷?

难道这金子跟灶王爷有关?

这时,柳氏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她猛地抬起头,朝门口看过来。

巧云一看,吓得急忙往后缩,可已经来不及了。

柳氏看到她,脸色顿时变得铁青,喝道:“巧云,你怎么在这里?”

巧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来,说道:“娘,我……我起夜,路过这里,看到您在里面,就……就进来看看。”

柳氏一听,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带着几分戒备,说道:“巧云啊,娘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但有些事儿,娘不能跟你说,你得答应娘,不要问,也不要管,好吗?”

巧云一听,心里明白婆婆这是在警告她,她只好点了点头,说道:“娘,我……我答应您。”

柳氏这才松了口气,说道:“那就好,你去睡吧,以后晚上不要出来乱走。”

巧云答应了一声,回了屋。

躺在床上,她辗转反侧,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婆婆究竟在搞什么鬼。

她思来想去,决定找个机会,悄悄进灶房看看,那金子到底藏在哪里,又跟灶王爷有什么关系。

又过了几日,这天中午,金老汉和柳氏都去了田里干活,家里只剩下巧云一个人。

她看着灶房,心想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她悄悄地走进灶房,四下看了看,确定没人后,便走到灶台前,开始寻找起来。

她先把灶台上的东西一一移开,然后仔细地查看每一个角落。

找了一会儿,她终于在灶王爷画像后面,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暗格。

她心跳加速,颤抖着手打开暗格,果然看到了一包金闪闪的东西!

巧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一堆金子!

她看着这些金子,心里既惊又喜,可随即又犯起了嘀咕,这金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婆婆为何要把它藏在灶王爷的画像后面?

她正想着,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她心里一惊,急忙把金子放回暗格,盖好盖子,又迅速把灶台上的东西恢复原样,这才匆匆回了屋。

刚坐下不久,金老汉和柳氏就回来了。

柳氏一进门,就往灶房看了一眼,似乎在确认什么。

巧云看在眼里,心里更加疑惑,婆婆究竟在怕什么?

晚上,巧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金子的事儿,怎么也睡不着。

她思来想去,决定再去找找线索,看看婆婆究竟在搞什么鬼。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巧云就起了床。

她悄悄来到灶房,四处翻找起来。

她仔细查看了灶王爷的画像,忽然发现画像背面有一行小字,上面写着:“灶王神仙藏黄金,富贵荣华永不休。”

巧云一看,心中顿时明了,原来这金子真的是灶王爷给的!

可为何婆婆要如此神秘地藏着它,又为何不敢让家人知道呢?

巧云心中疑惑不解,她决定再去找婆婆问个明白。

她来到婆婆屋前,刚要敲门,却听到里面传来婆婆的低语声。

她悄悄地凑近门缝,听了起来。

只听婆婆说道:“灶王爷啊,请您保佑我家富贵平安,巧云是个好孩子,可不能让她知道这事儿啊,要是让她知道了,我们家可就要遭殃了……”

巧云一听,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婆婆这话是什么意思?

为何不能让她知道这事儿?

难道这事儿跟她有关?

她正疑惑着,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金老汉的声音:“柳氏,你在屋里嘀咕啥呢?

快出来吃早饭了。”

柳氏一听,急忙应了一声,匆匆收拾了一下,就出来了。

巧云见状,只好暂时作罢,决定再找找别的线索。

日子一天天过去,巧云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真相。

她暗中观察着婆婆的一举一动,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线索。

然而,婆婆似乎十分小心,从未露出过半点破绽。

这天夜里,巧云又被尿意憋醒,她悄悄起身,往院子里走。

路过灶房时,她下意识地往那边看了一眼,却发现灶房的灯还亮着!

她心里一惊,难道婆婆又在里面?

她急忙走过去,悄悄推开门,只见婆婆正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一块金子,正对着灶王爷的画像,嘴里念念有词,神色虔诚至极。

巧云心中疑云密布,这金子究竟有啥来头,能让婆婆如此敬畏?

她屏住呼吸,生怕弄出动静惊扰了婆婆,只静静观察着。

婆婆念完咒语,将金子轻轻放回暗格,又仔细地将灶王爷画像抚平,这才转身离开。

巧云见状,心中越发好奇,这灶王爷和金子之间,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她等婆婆回了屋,这才悄悄溜进灶房,轻手轻脚地打开暗格,拿出那块金子仔细端详。

金子沉甸甸的,透着温润的光泽,可巧云却觉得它仿佛烫手山芋,拿在手里心里七上八下的。

她思来想去,决定去请教村里的老道士张半仙。

这张半仙可是个能人,村里的大事小情,找他一问便知。

巧云打定主意,次日一早便揣着金子,悄悄出了门。

张半仙住在村东头一座破旧的道观里,平日里以给人算命看风水为生。

巧云走进道观,只见张半仙正眯着眼睛晒太阳,一副悠闲自在的模样。

“张道长,我有事求您。”巧云上前说道。

张半仙睁开眼,看到是巧云,微微一笑,说道:“哦,是巧云啊,有啥事?”

巧云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那块金子,递给张半仙,说道:“道长,您看看这块金子。”

张半仙接过金子,仔细端详了一番,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这块金子,不简单啊。”

巧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忙问道:“道长,这话咋说?”

张半仙叹了口气,说道:“这金子,怕是灶王爷赐下的。”

巧云一听,顿时愣住了,她没想到张半仙竟然一语道破天机。

她急忙说道:“道长,您咋知道的?”

张半仙说道:“这金子上有灶王爷的印记,只有灶王爷赐下的金子,才会有这样的印记。”

巧云一听,心里越发疑惑,问道:“那灶王爷为啥要赐金子给我们家?”

张半仙摇了摇头,说道:“这事儿,我也说不好。

不过,灶王爷赐金,必有缘由。

你回去问问你婆婆,她应该知道些啥。”

巧云点了点头,谢过张半仙,揣着金子回了家。

她心里盘算着,这事儿得找个机会问问婆婆,可又担心婆婆不肯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巧云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真相。

她暗中观察着婆婆,想找机会开口询问。

终于,这天晚上,婆婆心情不错,坐在院子里乘凉,巧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凑了过去。

“娘,我有事儿想问您。”巧云说道。

婆婆看了她一眼,说道:“啥事儿?”

巧云咬了咬嘴唇,说道:“娘,那金子……究竟咋回事儿?”

婆婆一听,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她看着巧云,说道:“巧云,这事儿你本不该知道,但既然你问到了,娘就告诉你。”

巧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婆婆叹了口气,说道:“那金子,确实是灶王爷赐下的。

咱家祖上是灶王爷的信徒,每年腊月二十三,都会祭拜灶王爷,祈求来年丰收平安。

有一年,咱家遭遇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就在这时,灶王爷显灵了,赐给了咱家一块金子,让咱家度过了难关。

从那以后,咱家每年都会祭拜灶王爷,祈求他保佑咱家富贵平安。

那金子,就是灶王爷赐下的福报。”

巧云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金子还有这样的来历。

她看着婆婆,说道:“娘,那为啥不告诉爹和我呢?”

婆婆说道:“这事儿太过离奇,说出来怕你们不信,反而会招来祸端。

娘不想让你们担心,所以才一直瞒着你们。”

巧云点了点头,说道:“娘,我明白了。

那金子,咱们还留着吗?”

婆婆说道:“留着吧,这是灶王爷赐下的福报,不能随便丢弃。

不过,这事儿你得替娘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

巧云答应了一声,将这事儿牢牢记在心里。

从此以后,她更加敬重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都会跟着婆婆一起祭拜,祈求来年丰收平安。

日子一天天过去,金家堡的村民们依旧过着平淡的日子,而金家却因为那块金子,渐渐富裕了起来。

金老汉和柳氏用金子置办了些田地,日子越过越红火。

巧云也嫁了个好人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就在金家越来越富裕的时候,村里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奇怪的声响在村子里回荡,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窥视着村民们。

村民们人心惶惶,不知道这究竟是咋回事儿。

金老汉和柳氏也听到了这些声响,他们心里明白,这事儿八成跟那块金子有关。

他们担心会引来祸端,决定将金子送回灶王爷那里,祈求他保佑村子平安。

这天晚上,金老汉和柳氏悄悄来到灶房,将那块金子放在灶王爷画像前,点上香烛,恭敬地祭拜了一番。

他们祈求灶王爷收回金子,保佑村子平安无事。

说来也怪,自从他们将金子送回灶王爷那里后,村子里的怪声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村民们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而金家也因为那块金子带来的福报,依旧过着富裕的日子。

这事儿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都说金家是灶王爷保佑的福星,纷纷前来祭拜灶王爷,祈求他保佑自己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金老汉和柳氏见状,心里十分欣慰,他们知道,这都是灶王爷的功劳。

从此以后,金家堡的村民们更加敬重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都会家家户户祭拜,祈求来年丰收平安。

而金家,也因为那块金子带来的福报,成了村子里最富裕的人家。

这事儿虽然听起来离奇,但在金家堡的村民们心中,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他们相信,只要心存敬畏,诚心祭拜,灶王爷就会保佑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村里老李家那小子李二蛋,最近总往金家跑,还神神秘秘的。

这事儿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说李二蛋是不是看上金家的闺女巧云了。

可巧云已经嫁出去了啊,这事儿就透着那么一股邪性。

这天,李二蛋又鬼鬼祟祟地来到金家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看。

金老汉正好从院里出来,看到李二蛋这副模样,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无名火。

“李二蛋,你小子在这干啥呢?

鬼鬼祟祟的,是不是有啥不可告人的目的?”金老汉瞪着眼睛问道。

李二蛋一看是金老汉,吓得一缩脖子,结结巴巴地说道:“没,没啥,我就是路过,路过。”

金老汉可不信他这套说辞,一把揪住他的衣领,说道:“路过?

你小子当我瞎啊?

说,你到这来干啥?”

李二蛋被金老汉揪得喘不过气来,脸色憋得通红,好不容易挣脱开来,这才说道:“金大爷,您,您别生气,我,我就是想问问您家那块金子的事儿。”

金老汉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李二蛋咋知道金子的事儿?

这事儿除了自家人,可没跟别人说过啊。

他狐疑地看着李二蛋,问道:“你咋知道金子的事儿?”

李二蛋一看金老汉的脸色不对,知道自己说漏了嘴,忙说道:“金大爷,您别误会,我不是偷听的,是,是村里人都传开了,说您家有一块灶王爷赐下的金子,能保佑人富贵平安。”

金老汉一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村里人传的。

他叹了口气,说道:“这事儿你咋知道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金子已经送回灶王爷那里了,你别惦记了。”

李二蛋一听,顿时愣住了,他没想到金老汉竟然把金子送回去了。

他咽了口唾沫,说道:“金大爷,您,您咋把金子送回去了呢?

那可是能保佑人富贵平安的宝贝啊。”

金老汉摇了摇头,说道:“那金子虽然是个宝贝,可也是个祸根。

我们金家能过上今天的日子,靠的不是那块金子,而是我们自己的双手。

那金子留在家里,只会招来祸端,还是送回灶王爷那里安心。”

李二蛋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他没想到金老汉竟然看得这么透。

他点了点头,说道:“金大爷,您说得对,是我贪心了。

那,那我先走了。”

金老汉嗯了一声,看着李二蛋灰溜溜地走了,这才转身回屋。

他心里明白,这事儿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村里人的心思可不好琢磨,还是得小心为上。

果然,这事儿过后,村里人看金家的眼神都变了,有羡慕的,有嫉妒的,还有眼红的。

金老汉和柳氏看在眼里,心里却不是滋味。

他们知道,这都是那块金子惹的祸。

这天晚上,金老汉和柳氏坐在屋里,商量着这事儿该咋办。

柳氏叹了口气,说道:“老伴儿,这事儿咱们得想个法子,不能让村里人再这么看下去了。”

金老汉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再这么下去,咱们金家在村里可就没法待了。

可这事儿咋解决呢?”

柳氏想了想,说道:“要不,咱们把这事儿跟村里人说清楚,让他们知道那金子已经送回灶王爷那里了,咱们金家能过上好日子,靠的不是那块金子,而是咱们自己的双手。”

金老汉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金老汉和柳氏便召集了村里的老少爷们,把金子的事儿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他们告诉村里人,那金子已经送回灶王爷那里了,金家能过上好日子,靠的不是那块金子,而是他们自己的双手和勤劳。

村里人一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金家能过上今天的日子,靠的不是什么宝贝金子,而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他们纷纷向金老汉和柳氏投去敬佩的目光,心里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向金家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事儿过后,村里人对金家的态度也变了,再也没有人眼红嫉妒了。

大家都把金家当成了榜样,学习他们勤劳朴实的精神。

而金家呢,也因为这事儿更加团结了,一家人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转眼间,又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灶王爷的生日。

金家堡的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忙着祭拜灶王爷,祈求来年丰收平安。

金老汉和柳氏也不例外,他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香烛和供品,准备祭拜灶王爷。

巧云也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和爹娘一起祭拜灶王爷。

她看着爹娘虔诚的样子,心里十分感动。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对灶王爷的敬畏和祈求,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祭拜完毕后,金老汉和柳氏便忙着准备年夜饭了。

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家常,其乐融融。

巧云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她知道,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简单而美好。

夜深了,金老汉和柳氏送走了巧云和孩子,便坐在屋里守着岁。

他们看着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心里充满了感慨。

他们知道,这一年来,他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老伴儿,你说咱们这辈子过得值不值?”金老汉看着柳氏问道。

柳氏笑了笑,说道:“值,咋不值呢?

咱们有儿有女,有房子有地,还有这么好的乡亲们,这辈子值了。”

金老汉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辈子值了。

咱们得好好谢谢灶王爷,是他保佑咱们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

柳氏笑着说道:“是啊,等明年腊月二十三,咱们还得好好祭拜祭拜他。”

金老汉和柳氏相视一笑,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敬畏。

他们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心中有信仰,有追求,就一定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

就这样,金家堡的村民们又在灶王爷的保佑下,度过了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而金家呢,也因为那块金子带来的福报和经历的风雨,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充满了欢声笑语。

0 阅读:0

比卡比卡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