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授大将被调侃,他却得意地说:徐老虎和许和尚当年都是我部下

潮流风向标记 2025-03-15 12:13:02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当天,陈赓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而与他同为黄埔一期同学的徐向前和黄埔四期的林彪,则都是元帅军衔。陈赓一直以来都是个幽默的人,喜欢跟别人开玩笑,而这一次他却被老战友们调侃道:“曾经的黄埔三杰之一,怎的现如今却不如学弟了。”

陈赓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骄傲地回应道:“我告诉你们,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一般的大将。”众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陈赓是在吹牛。陈赓也笑笑不以为意,然后满脸得意地说:“别看现在徐老虎和许和尚一个是大将,一个是上将,但你们要知道,在我担任红四军师长的时候,他们可都是我的部下!是我指挥着他们打的仗。”

陈赓口中的“徐老虎”指的就是大将徐海东,因其勇猛善战常常冲在最前线而被称为“徐老虎”。而“许和尚”则是指的上将许世友,由于许世友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过武术,所以被战友们戏称为“许和尚”。

然而,陈赓的话并非开玩笑,因为当时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下辖红34团、红35团和红36团,陈赓担任师长,而红34团团长是许世友 ,红36团团长则是徐海东。所以,在那个时期,这两人确实是陈赓的部下。

1931年,党组织委派陈赓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并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陈赓刚到红十二师时,便想看看士兵们的战斗力如何,于是站在一旁观察他们的日常训练。此时, 许世友正在指导士兵进行突刺训练,许世友其人勇猛善战,擅长一手少林功夫,其尤其钟爱大刀。刚加入红军队伍之时,许世友挥舞着大刀就冲入战场,凭借其悍不畏死的勇猛劲头取得了无数亮眼的战绩。然而,他以攻代守的打法既是长处也是短板,以命相搏的攻击方式显然是不利于长期作战的。

陈赓不光年少习武,后来又在黄埔军校里学习过正规的战斗技巧,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他便上前指出问题所在。陈赓虽然外表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但他身上的功夫底子也不是吃素的,许世友听完陈赓的建议,立时刮目相看。而许世友作为红十二师中的一位出色将领,陈赓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大刀团长”,每次面对困难的攻坚战时他第一个就会想到许世友 。之后的日子里,陈赓率领红十二师打了几个胜仗,这让许世友对他也是十分钦佩。

但陈赓在红四方面的任职并不长,但在抗日战争期间,当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两人再次合作,陈赓担任386旅旅长,许世友则是他的副手,两人的配合依旧非常默契,打了不少漂亮仗。

徐海东作为我军众多将领中既勇猛善战,又兼具指挥天赋的将领之一。虽然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但在战场上却仿佛有如神助。每次打仗,他都能立功,成长速度十分惊人,到1933年,就已经成为了28军军长。“徐海东是战场上的老虎!”陈赓曾多次称赞徐海东。每次上阵杀敌,徐海东总是冲在第一线,对于一个普通战士来说,这是英勇无畏的表现,但对于一个战略指挥家来说,则显得有些欠妥。

为了提高徐海东的军事领导能力,同时也担心他的身体状况,陈赓也多次提醒他不要总是冲锋陷阵,首先要纵观全局,再制定相关战略。毕竟,敌人的子弹可不长眼睛。一次战斗中,徐海东的右腿不幸中弹,来到医院后,陈赓指着他受伤的右腿说:“怎么回事,我记得这腿冲锋时可是快得很。”徐海东对陈赓羞愧地一笑,心里明白陈赓这是在关心他。徐海东和陈赓总是能在嬉笑怒骂中完成组织委派的任务,也在此期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徐海东一生南征北战,负伤9次,身上有17个弹孔。由于战斗的创伤,他多次呕血成疾,以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上过战场。但尽管如此,他仍然被授予大将军衔 ,并且位列仅次于粟裕的第二名。这不仅因为徐海东对中央红军的慷慨援助,还有他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徐海东是一个大公无私、胸襟开阔的人。他因伤未参与后期的战斗,所以得知要被授予大将军衔后感到非常惭愧,曾多次请辞。但毛主席并未同意,他对周总理说:“海东同志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并安排周总理亲自前去慰问徐海东:“授予你大将军衔,我看不高也不低,恰当!”

2 阅读: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