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亲王岳乐,康熙和雍正所不容的功臣,最后还是乾隆说了句公道话

宋安之 2021-11-29 22:01:01

清朝的开国史,可以说是家族三代的奋斗史,可谓是人才辈出,第一代自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代有着清太宗皇太极、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等等,第三代也不差,有着攻破张献忠之大西政权的肃亲王豪格,不过他的政治水平太差,被多尔衮诬陷致死,有着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岳托,当然还有着今天要说的安亲王岳乐。

安亲王岳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第四子,可以说是清朝宗室第三代的佼佼者,在清朝入关以后,先跟随肃亲王豪格,攻破了大西政权,在顺治六年,晋封多罗贝勒。

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以后,对岳乐这个堂兄很是重用,晋封其为多罗安郡王,掌理工部事务,入议政王大臣会议,可以说岳乐自此是进入清朝核心统治圈子,到了顺治十四年,岳乐是更进一步,被晋封为和硕安亲王。

安亲王岳乐与其先辈不同,甚至可说与统治集团大不同的是,他是清初少有的改革派代表人物,这点是与顺治帝相同的,是全力支持顺治帝的一系列改革,支持重用汉人,主张停止圈地恶政,使百姓能正常从事生产活动,正因为如此岳乐是颇受顺治帝器重。

岳乐的开明好学,也是出了名的,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式的人物。清代宗室昭梿在所作的《啸亭杂录》中记载:“崇德癸未年(1643年),饶馀王(岳乐,当时年仅19岁)曾率兵伐明,南略地至海州而返,其邸中多文学之士,盖即当时所延致者。安王因以命教其诸子弟,故康熙间宗室文风以安邸为最盛”。

安亲王身为顺治年间的重臣,甚至可说是宗室诸王中最支持顺治帝改革的亲王,但到了康熙朝,却并不怎么吃香,虽位高却权不重,只能说如同一个救火队长一般。

在权臣鳌拜被康熙帝智擒以后,岳乐奉旨查处鳌拜同党。等到三藩之乱爆发以后,由于八旗子弟在入关以后,迅速腐败堕落,宗室子弟亦是如此,而汉人将领不被信任,于是康熙帝权衡利弊之下,重新启用安亲王岳乐,封其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讨伐吴三桂,岳乐不愧是清朝宗室第三代中的佼佼者,是扬长避短,先进军江西,切断吴三桂与耿精忠联系,再进军湖南,多次取得大胜,等到吴三桂病死以后,更是锁定胜局。

不过就在吴三桂病死,清军的胜利板上钉钉之际,岳乐被调回京城,军队暂交他人,虽然康熙帝亲自赴卢沟桥迎接,对岳乐大加褒奖,并且让他重回宗人府掌印,但很明显康熙帝是不想让岳乐享受胜利果实,防范他功高震主。

康熙二十七年,被边缘化的年老岳乐再度出山,率军防备噶尔丹,不过在次年病死于军中。

安亲王岳乐死后,按照惯例赐祭建碑,康熙帝追谥号为“和”。说实话,这个待遇,这个谥号,对于文武双全的岳乐来说,并不高,还有些低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安亲王岳乐虽然死了,但是他的身后之事却是风波不断,被康熙帝和雍正帝先后收拾。

岳乐死后十一年,在康熙三十九年,贝勒诺尼攻讦岳乐在康熙四年主管宗人府时,是审案不公,枉判诺尼是不孝死罪。

岳乐已死,在只有诺尼一家之言的情况下,康熙帝竟然是大怒,认定岳乐“诬陷无辜,理应反坐”,是取消其谥号,降爵为安郡王。

康熙帝身为圣祖仁皇帝,他的宽仁可是出了名的,也并非昏庸无能之人,为什么在只有一家之言的情况下,一反常态的严厉处置了安亲王岳乐呢,很明显这是有意打压罢了,是正巧借题发挥而已。

到了雍正元年,雍正帝登基以后,竟然下诏“安郡王爵不准承袭”,至于原因,在诏书中指责岳乐是“谄附辅政大臣,每触忤皇考”。至此清朝初年文武双全,并且是少有的开明改革派的安亲王岳乐,历经康熙帝和雍正帝两位皇帝的打压以后,不说是被打入万丈深渊,也可说是身败名裂了,对比他的功劳,却落得如此下场,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安亲王岳乐这位清朝开国功臣,按理说封个铁帽子王都不过分,其他铁帽子王不说,像清初铁帽子王之一的庄亲王硕塞,他的功劳可远远比不上安亲王岳乐,但是为什么却屡遭康熙帝和雍正帝打压,为他们所不容呢?

其实关键原因在于,根据《汤若望传》来看,顺治帝在病逝之前,其实并不想传位于儿子康熙帝,而是想要选择一位堂兄弟继承皇位,但是遭到孝庄太后和诸王反对,顺治帝又询问汤若望意见,最终放弃这一想法。

顺治之所以这般,因为儿子太年幼,自己的改革本身就触及了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比如说重用汉臣,权力就那么大,汉臣得势,就等于诸王勋臣的权力缩水,他们自然不愿意,可谓是压力重重,如果幼子继位,肯定是不了了之是后继无人,自己的改革也等于失败了,所以自然想要找一位年富力强的兄弟来继续自己的事业,而支持顺治帝改革的安亲王岳乐很可能就是顺治帝所属意的那位堂兄弟。

康熙帝虽然宽仁,但身为皇帝,稳固皇权最重要,安亲王岳乐即使最终没有成为皇帝,但那也是差点成为皇帝,等于差点抢了自己皇位,他对于这位堂伯,自然是戒心很重,所以终康熙一朝,安亲王岳乐虽位高,但权并不重,即使偶尔被委以重任,像三藩之乱期间之所以被委任统兵讨伐吴三桂,那也是近乎无人可用情况下,康熙帝为稳妥起见不得不起用他而已,等到胜利在望,又被马上召回京城,等于吃苦出力有他,享受荣誉却没有他。

再观安亲王岳乐在顺治、康熙两朝表现,可谓是文武双全,并且是滴水不漏之人,古代的皇帝,其实最不喜欢这种人,因为这种人没有缺点,哪怕你有缺点,会贪污什么的,都无所谓,因为有缺点就好驾驭,就说明不是无懈可击,就害怕这种人不贪污没有缺点,还有威望,在皇帝看来,那就很可能是想谋国。

更何况岳乐还是亲王,还是曾经差点当了皇帝的人,康熙帝即使对他边缘化,即使岳乐没有图谋不轨的表现,想必也是很不喜欢他,所以他死后,有人跳出来攻讦他,康熙帝自然也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处罚,想要在这个表现近乎完美的之人身上,撕下一道口子,使其不再完美,不然岳乐如此完美表现,自己还不重用,岂不是自己不英明了,所以岳乐必须是不完美的。

到了雍正时期,其实更简单,岳乐的倒霉,不只是在于他曾经与皇位失之交臂,更是在于,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外孙女嫁给了康熙帝第八子胤禩,能与皇帝是姻亲本是好事,没想到八阿哥在九子夺嫡之中败给四哥雍正帝,眦睚必报的雍正帝对他是恨之入骨,自然也将怒火烧到了老八嫡福晋的娘家安亲王一系身上。

也许雍正帝也明白父亲康熙帝打压安亲王岳乐的用意,是将怒火烧到安亲王岳乐身上,将其说成是谄媚小人,还是忤逆皇帝的不忠不义之人,再进而惩罚整个安亲王一系。

等到乾隆帝登基,可能是感觉父亲雍正帝做得太过分,太说不过去了,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追论前人功过时,特意盛赞了阿巴泰和岳乐父子二人的战功,又封岳乐后人为世袭辅国公,也算是为岳乐说了一句公道话。

最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古代夺嫡往往很惨烈,甚至是手足相残,而兄友弟恭情况很少呢,为什么很多人不选择当一个无忧无虑的王爷呢,而是非要争皇位呢?

因为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王爷看似距离皇帝只是一步之遥,却是天差地别,连自己的生死往往都掌握不了。

像安亲王岳乐,只是差点当上皇帝,而且并非有野心的争夺皇位,就因为如此而被康熙帝猜忌,活着是被边缘化,只出力不享受荣誉,死了还要被康熙帝和雍正帝两位皇帝所不容,被污蔑成为小人,何其可悲。至于八阿哥胤禩更不用说了,安亲王岳乐好歹是善终,八阿哥则是死在禁所之中,很有可能被毒死的。

在这种不为皇帝,即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依旧决定不了自己生死,不知道能不能善终的情况下,自然是古代的皇子,只要有机会,就要争个头破血流,哪怕是兵戎相见流血漂橹。

当然也有例外,像明朝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虽然这样一来,使得皇帝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夺嫡之争。除却开国初期的靖难之役,藩王只要不作死造反,一般皇帝也不会拿他怎么样,所以明朝的王爷,倒是可以避免夺嫡的血腥和惨烈。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4 阅读:4758
评论列表
  • 2021-12-24 12:25

    鞑子

    TOMATO 回复:
    你家祖传不育治好了么
  • 2021-12-29 12:12

    辅国公跟亲王差了几级?这也算公道?小恩小惠罢了

    往日 回复:
    清朝如果不是铁帽子亲王的爵位继承人会降级承袭,直到降为世袭辅国公就不在降了,嫁给老八的是岳乐的外孙女,到乾隆的时候,再过两代也是正常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然后就是辅国公还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