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那会儿,咱们不知不觉就碰上了不少神仙,龙啊财神啊门神啊城隍啊,反正是挺热闹。这些神仙给新年带来了喜气洋洋、暖意融融的氛围,也寄托着人们生活越过越好的心愿。不过你想过没有,这些神仙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栾保群这个人挺有意思,他研究了好多年的民间信仰,觉得所有的神道都是根据人们的需要造出来的。他说民间信仰讲究的就是实用主义,神和鬼才是主角,不是那些仙佛。在中国,没有一个宗教能够成国间信仰却深入人心,成了不是国恰恰是这是最贴近民生的宗教信
栾保群最早接触的是神,他和吕宗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做了一些民间诸神材料的搜集工作,还出版了《中国民间诸神》一书。那时候写神已经很冒风险了,那本书可能是文革后此类读物中的第一本。后来他又整理了幽冥文化相关的材料,出扪虱谈鬼录系列。
在他最新的著作《众神归位》中,栾保群整理出了各宗各门、各家各户神至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无所不包。这本书挺有意思的,让人对中国的民间信仰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栾保群觉得,民间信仰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它最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道家和佛家中有仙佛,但神和鬼才是民间信仰的主角。这些神仙鬼怪都是老百姓根据自己的需要想出来的,比如求财的有财神,求子的有送子观音,保护庄稼的有土地公公。
民间信仰的实用主义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有些地方的人会在家里供灶王为他们相信灶王爷会保佑家里的饮食安全。还有些地方的人会在门上贴门神,希望门神能够保护家人平安。
栾保群认为,民间信仰之所以能成为不是宗教它没有严格的教义和组织结构,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它不像佛教和道教那样有复杂的理论体系,而是直接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
说到龙,栾保群的观点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他认为,龙的地位其实不高,这和我们通常认为的有所不同。把龙看得很神圣,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自秦以来的专制社会,特别是在明清二代,龙是帝王的象征,出于一种奴性思维,有些人视龙为至高无上的神物。
但同样也是那个时代,有些人对龙采取一种鄙视的态度。比如在明代出现的魔小中,龙——特别是龙王——往往很不堪,在孙悟空和哪吒手里,龙的威严扫地以尽,丑陋的本质原形毕现,而孙悟空和哪吒代表的正是很多平民百姓的意愿。
还有那个龙生俗语,同样是老百姓出于对皇族的怨恨而编尬龙生九面一句是成——龙本来就不怎么样,他们的二代三代就更不是东西。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后代繁殖了几十万,这些皇族后裔不但耗费了老百姓无数血汗,还欺压残害黎民,除了极少数之外,可以说是无恶不作龙生九语传到宫内,弘治皇帝一下子就听出其舆情是不是在骂我们的诸王啊便让大学士们去打听这九体名称,如果没有名字,那就有影射之嫌了。这九子哪里有名称,不过是一些杂种的统称而已。大学士们交不了差,只好凑一些其他怪物件的名字充数。
有些人却把龙九作吉祥物,当成夜航船学问津津乐道,甚至把自己喜欢的怪物比如淋之类硬塞到。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原本讽刺意味的俗语的误解和曲解。
另一种情况则发生在现在,栾保群觉得可以说是一种错觉所造成。他记不清是哪一年了,一个海外华人歌手在春晚上唱了一首连题目都不通的《龙的传人》,不知为什么,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很多人一下子觉得自己成龙种们当然不是趋炎附势,往皇族身上贴,只是把龙当成中华民族的象征,为龙的形象而自豪。殊不知,龙的象征意义历来仅限于皇帝诸王,从来与老百姓无关。这个从鳄鱼演化来的怪物,栾保群也看不出有什么必要值得让中国人当成祖宗来崇拜。
所遥远的东方有一条们就生活在中国,一向自以为是天下之中的,这虽然有些自大,但也习以为常,那么遥远的东竟是哪里或者说,东方这条龙是源自古代天文学中东方但东方苍龙所包括的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按分野也只是中国的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也无法代表中国的。
说到门神,栾保群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门神的民俗性质远远压过信仰性质,所以门神有相当的随意性。什么是民俗性质,什么又是信仰性质呢门神在古代可能有一些信仰的成份,但也不很靠得住。
关于门神的缘起,现在基本上认定就神荼郁垒而神荼郁垒据说是在桃都山看守鬼门,不让各种邪鬼随便出入的。把这故事演化为门神,让他们看守坟墓的墓道或墓室还可以,移到人家的大门就有些不合适。实际上,老百姓家的大门贴门神也没什么用尬有吏夜捉人你拦得住么人都防不住,何况鬼乎
秦琼、尉迟敬德是朝廷的大元帅,会给老百姓看门吗所以栾保群认为,老百姓家一般都不贴门神,贴了也只能四川绵竹还有上海的年画中有些是贴到门上的,都是戏曲小说中的人物,那些人物多有才子佳人,尽管有的是武将,但威武而不可怕,有的还很漂亮,漂亮得几乎能招鬼了。
在栾保群的印象中,好像没见过几家贴过门神,也许那时是因为破除迷信,不许贴,但更可能是他住的地方都是蓬门小户,无门可贴,穷老百姓只有一扇破门,每到冬天,西北风就从门缝里钻进来,往门上糊的只有一层又一层的废报纸。
所以贴门神只能是大宅门的事,一丈高的两扇大木门,贴上八尺高的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不要说鬼,神见了都怕。这种做法更多的是为了显示家族的地位和财力,而不是出于真正的信仰。
过年的时候大家喜欢去城隍庙祈福。比如说上海的城隍庙,介绍上会明确说这是道教宫观。但栾保群提出,其实是先有的城隍神信仰,然后道教才千方百计地把它纳入自己的体系中。
城隍庙、土地庙怎么会是道观呢全中国怎么也有几千个城隍、几十万个土地吧,两三千年积累下来,那数字可能比天下的老道还要多,道教就是想收购也购不起的。看守城隍庙的人,看着和道士的打扮差不多,准确些说就是庙祝。你烧香,他收钱,顶多敲几下云板之类的东西,这工作好像也与道教没有关系。
比如上海的城隍,有说是春申君黄歇的,有说是金山大王霍光的,近代还有说是秦裕伯的,这些人身份有高有低,但没有一个和道教有关。至于把城隍庙划归道教,也并不是以大欺小,好像霸占似的,其实看庙的庙祝也想有个归宿,归了道教,似乎就成体制中人。
不仅城隍庙,就是老爷(关公)庙,看庙的那点儿事,不但普通百姓能干,就是和尚也不妨兼职。现在栾保群看很多对寺庙中神祇的介绍是一刀切,除了佛教剩下的都是道教。比如石家庄有个毗卢寺,凡是不能归入佛教的,都被说成是道教神祇,结果得出了个道合一荒唐结论。
其实里面的山神水神、花木之神、雷公电母等等都是民间信仰的神,没有道教时人家就存在的。我们平常说的民间信仰,它的覆盖面是整个民族,其中有些人尽管不信神不信鬼,但很多神鬼也能做为常识或民俗深入到他的意识中。
而道教呢,无论怎么说,它的信徒也只是这个民族中的一小部分,真正属于道教的神与整个民族信仰的神相比,其数量也是微不足道。三十年前栾保群去雁荡山显胜门,途经一小庙,只有二十来平方米,墙上房梁上贴满了纸条,上写某某大王某某将军,总有几百张,你说这些神都送给道教吧,他想道教人士也不敢签收的。
栾保群认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是佛道二家,历朝历代都有争风斗法、抢占头牌的故事,但中国势力最大的其实是民间信仰,两大宗教对于民间信仰不得不屈就。这一点是怎么回事呢
佛道二教的争风斗法,其实是教徒之间抢饭碗。栾保群最喜欢一位大和尚说的一尺尚也是要吃饭的。说得很是不俗。有些所谓居士就爱听神话,把和尚当成神仙,可以不吃不喝、日行千里、降龙伏虎,其实真佛教徒对那些弄神弄鬼的东西是没兴趣的。早期和尚搞些弄神弄鬼的东西,就是投中土俗人所好,等你信服了,才让你看真东西。
栾保群和黄晓峰先生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不但有些神和鬼不属于道教和佛教,说彻底些,神和鬼在佛教和道教眼里,没有信仰意义。四大天王和四大元帅算是二教中的大人物了,但他们有什么可信仰的呢大家熟悉的关圣帝君,在二教中只是当差的,或者看家护院,或者去当打手,一不如意,就要被小小的张天师发配到罗酆狱中去坐牢。
关老爷在他们眼里没有信仰价值,一旦老百姓要崇拜他了,当武财神也好,当忠义之神也好,那时他成了信仰对象,但已经脱离二教,回归到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