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评价光刻机:中国曾有光刻机,但国外的好,就买国外的了

青春无悔时光 2025-01-09 10:36:04
导读

你知道光刻机对半导体产业有多重要?这可是科技发展的核心!最近中科院院士白春礼提到的光刻机发展历程,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从上世纪的摸索到如今的逐步追赶,中国在这一领域经历了多少波折与挑战。想知道光刻机背后的故事和技术发展的秘密?快来一起看看!

科技企业重视技术人才

近日,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了中国光刻机产业发展的历史。

他表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曾经试着自主研发光刻机,当时技术和国外的差距并不大。

但是后来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国外的产品逐渐成熟,而中国的光刻机产业却发展受阻。

我们翻阅历史资料可以看到,1966年,中科院就曾经与上海光学仪器厂共同研发了中国第一台光刻机,当时是65型接触式光刻机,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都非常落后。

后来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重视程度的加大,中国又陆续研发了多款不同类型的光刻机,比如分步式投影光刻机、全自动投影光刻机等等。

但是尽管我们有这么多年的研发经验,设备技术还是停留在实验室,始终无法实现市场应用。

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的制造设备产业实在是太弱了,即便是生活水平也不允许大家去消费这种高端设备。

而且我们也看到,技术研发必须要与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否则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睡在”实验室里。

我们应该吸取这段历史教训,避免一味依赖进口设备。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已经给我们上了这样一堂课,光刻机虽然难度大,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对它的研究,必须要努力追赶这个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光刻机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的比较晚,很多设备都是依赖进口,即便是一些基础性的设备,中国很多企业也只能望洋兴叹。

但是进口设备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于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组建以中科院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

1952年,华罗庚教授牵头在中科院成立了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相关科学家都聚集过来了,经过几年的攻关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107计算机。

从此以后,中国便有了自己的计算机产业,即便这个产业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后来发展的势头非常猛,逐渐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国家。

而光刻机的研发和计算机有些类似,我们曾经走过很多弯路,虽然一开始差距很大。

但是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以及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光刻机技术才渐渐赶上了国际水平。

中电科45所研发的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的精度已经达到了3微米,在当时来说几乎是和国际水平是平行的,只差一根针尖那么大的距离。

而且我们看到,计算机产业和光刻机产业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前者完全是依靠科研机构在做学术研究,而后者却是商业化运作。

虽然国家的科研机构也参与其中,但是大部分的技术研发都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他们会先评估市场需求,再决定研发什么样的产品。

如果整个过程顺利的话,企业就能够将产品推向市场,从中获得利润,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到下一轮的研发当中。

这样良性的循环下去,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就会逐渐提高,而国家也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让他们愿意留在这个行业里,而不是去其他薪资更高的行业。

所以说,发展产业必须要商业化,而不是单纯依靠科研机构进行学术研究。陈南翔董事长曾经说过一句话,“企业间的团结互助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白春礼院士在这次访谈中也强调,如果想要国产光刻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要有有效的投入和机制来调动人才。

结语

真的让我对光刻机的研发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我们起步晚,但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会迎头赶上!

特别是要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突破。

2 阅读:2727
评论列表
  • 2025-01-09 20:03

    中國有你假院士丟人。外國人可以造出來,為什麼中國人就造不出來呢

    baba 回复:
    喷子思唯的傻瓜
  • 2025-01-10 10:48

    胡说八道 如果那样 上海微电子不就早就倒闭了?

  • 2025-01-10 12:36

    不卖给你呢?本来就是制裁。

  • 2025-01-10 16:28

    一直就落后。。。

  • 2025-01-10 22:01

    雷传志痔功不可没

  • 2025-01-10 14:34

    试验室的先进东西多了去了,但能造和能用是两个摡念,这些只会发论文的专家的话能信?

  • 2025-01-10 22:07

    没有高技能的就不活了吗

  • 2025-01-10 13:12

    八十年代,世界各国光刻机档次一样的,就是科技无国界,造成买买买,就没研发了。

  • 2025-01-10 14:04

    老一辈还是目光长远[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