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的饮食都讲究一个“杂”字,他很喜欢吃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老百姓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鸡脖子,窝窝头,五谷杂粮”等等。
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回忆说,毛主席的饮食十分简单,对于补品他很少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能少吃就少吃。”
另外,中南海的厨师曾透露,毛主席对葱、姜、蒜这类带有刺激性的食物极为钟情。要是餐桌上少了辣酱、蒜泥等食物,主席便会觉得菜肴寡淡无味,当然,从中医角度看,这些佐料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药用价值。

毛主席一生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精神,活到了那个年代的长寿年龄83岁。毛主席在1958年曾总结了自己的“养生秘诀”一共16个字,一起来看看。
“多多散步”毛主席一生喜欢运动,除了他最喜欢的爬山,游泳,他还热衷于打乒乓球之类的运动,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游泳。
毛主席青年时期就强调人要多多体育运动,他青年时期曾发表过《体育之研究》,据他自己说,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他常常洗冷水澡,即便是在冬天也是如此。后来有人问,这样不冷吗?毛主席说,刚开始冷,一会就不冷了。
毛主席这一辈子,不知道登过多少大山大川,他的很多有名的诗词都在高山之上创作,毛主席曾说,人要多运动,可以有效帮助血管舒张,还能预防各种关节病。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时间多了,毛主席依然喜欢到游泳馆或者大江大河里游泳,到了晚年,在所有的运动中,毛主席除了游泳,就是喜欢散步。工作之余出去走走,可以活化大脑神经等,他常常让女儿或者秘书陪自己散散步。
“基本吃素”一提到毛主席的饮食,很多人都以为毛主席的饮食有鱼肉,因为毛主席最喜欢的两个食物就是红烧肉和鱼,但实际上,中南海的厨师回忆说,毛主席喜欢吃但很少吃,只有在什么重大节日才会做一顿。
平日里毛主席的饮食十分清淡,平日里就是三菜一汤或者两菜一汤。60年代经济不好时,毛主席近一年都没有吃过肉。他自己说,“多吃素少吃荤”,比例大概是荤素2:8。
战争时期,由于条件艰苦没有更多的选择,解放后毛主席对饮食依然要求严格,用他自己的话说:百姓吃什么,我吃什么。

60年代,陕西省委书记得知毛主席半年没吃肉,便把一只羊送到北京,让毛主席开开荤,毛主席得知后对他严肃批评,“陕西群众有肉吃?你能吃饱饭吗?你把羊拿回去,再给我写个检查!”
“遇事不怒”他一生很少生气,战争年代,有的前线将领不听指挥,毛主席也是偶尔发脾气,对待这些将领,他依然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革命早期,毛主席多次被人排挤,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大局为重,相忍为党,最后他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军事天赋,得到大家的认可。
60年代有一次,小女儿李讷在学校吃不饱,一个卫士心疼,偷偷送给李讷一包饼干,毛主席得知后十分生气地批评了卫士:“老百姓的女儿能挨饿,我的女儿就不行吗?”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对卫士耐心劝说,让卫士明白其道理。

遇事不怒,是毛主席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之一,不生气,不仅可以有利于身心,保持血压稳定等等。
“劳逸适度”战争年代,由于工作繁忙,毛主席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好几天在作战室,一边抽烟一边工作,长时间地不休息让作息紊乱,周恩来多次劝说,最后养成了“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的习惯。
解放后,毛主席的作息时间依然没有改变,但是明显放慢了步调,不再匆忙过日子。但更多的时候,毛主席白天也会去开会工作,睡觉靠着安眠药睡觉。可以说,“不再匆匆忙忙过日子”,让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健康。

这是1958年毛主席对自己的身体总结出来的“养生十六字诀”,如今看其实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毛主席晚年生活纪实》)
此外,毛主席的生活也极其简朴,据说他喜欢穿轻薄一点的衣服,虽然穿着很随便,但他也很严谨,比如喜欢穿长筒袜等。他还喜欢睡木板床,床上一大半都是他的书。
最重要的,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以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死,这点也很重要。
1976年5月,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明显恶化,6月抢救过好几次,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让秘书拿来书籍阅读,即便是9月8日,也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一生中经历过无数险难又获得惊天动地业绩的毛主席,他无疑是悟透了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赞成唯物辩证法的胜利。
他说“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自然规律”。他认为生死成毁是变化之后,他说:生死问题乃时间问题,成毁问题乃空间问题,而时间观念的发生,乃存在于客观界一种物理机械之转变,即地球绕日而成昼夜也。所以,日日夜夜,生生死死,循环不已,这就是自然规律。这就是毛主席至死不变的唯物生死观。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了。毛主席生前曾签过火化倡议书,但是当时出于种种需要,华国锋同志建议建造毛主席纪念堂,让后人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