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冲突的停火谈判进行,来自乌克兰的代表团也先后在沙特和俄罗斯代表团以及美国代表团见面,随着会谈的成果公布,双方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动作并没有随着会谈而降温,相反还在愈演愈烈。
一方面俄罗斯军队正在对库尔斯克州残存的乌军部队进行合围,力争将他们赶出自己的领土,另一方面乌克兰屡屡发动无人机攻势,针对俄罗斯境内有价值的目标进行打击,特别是能源设施成了双方攻防战的重点。
乌克兰袭击俄罗斯的油库
根据媒体报道,随着俄罗斯军队猛攻库尔斯克州,乌克兰军队又开辟了新的战场,向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发动攻势,想要通过控制俄罗斯的领土掌握谈判上的筹码。
除此之外,双方将进攻的重点围绕在了能源设施上,比如乌克兰袭击了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隶属于里海管道集团公司的克鲁泡特金石油泵站,这已经是该泵站近期遭遇的第二次袭击,而俄罗斯也不甘示弱直接袭击了苏梅市中心,造成多栋建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损坏,可以看得出来双方的袭击非常具有针对性。
现代战争对能源需求庞大
能源供给在现代战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二战后期,日本之所以全线溃败也和缺乏石油有关系,导致飞机舰艇甚至是坦克汽车都面临缺乏燃料的境地。
首先,现代的军事设备需要大量的能源来维持运行,无论是天上的飞机,还是海里的舰艇,亦或者陆地上的坦克、装甲车、火箭炮、榴弹炮,甚至是运兵车都需要燃料补给才能开动,一旦燃料缺乏他们就和一堆废铁没有区别,只能变成对方攻击的活靶子。
现代战争对燃料补给要求很高
其次,燃料的运输还是军队后勤系统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燃料的储存或者运输,一旦这些油库和输送装置被炸,对整支军队的部署和行动无疑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作战效能也将大打折扣。
最后就是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大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以及售卖,是他们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可以为军工生产和战争提供必不可少的资金,一旦石油天然气出口受阻,那么军工后勤也将受到不小的影响,甚至因为造不出来炮弹和坦克,导致在前线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乌克兰袭击俄罗斯炼油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能够爆发出惊人的生产潜力,在5年间造出25万架飞机,数百艘航母和巡洋舰、驱逐舰,就是因为有着雄厚的财力以及源源不断的能源供给,所以能源安全和供给看起来似乎不太重要,但却是决定战争输赢的重要因素。
乌克兰也深知这一点,他们虽然在前线上处于劣势,但总是能够通过无人机和完善的情报网络,对俄罗斯境内防守薄弱的能源设施发动打击,并且对俄罗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趁着谈判期间,乌克兰明显加快了袭击的力度和强度,就是为了给谈判争取筹码,而这种边打边谈的景象,其实在历次战争中都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