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拘泥于历史伤痕,就没有“以俄为师”,那我们的历史会改写

耿说来意 2025-03-22 11:33:39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现代化是从学习苏俄的工业化开始的。

当然,也不能不承认,历史上俄国对中国造成过巨大的伤害。

这涉及一个怎样对待历史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历史的问题历史地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拘泥于历史,会伤害现实,是不恰当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历史要服务于现实,今天的我们正面临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历史时期,面临如何对待历史和现实的时期,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问题。现在存在一个可怕的倾向,要以中俄历史上的纠葛为认识标准,割裂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历史唯心主义倾向,不是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着想的正确倾向。

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的发展与西方世界遏制中国发展的矛盾,我们别无选择,与俄罗斯的合作是解决主要矛盾的最佳方案,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孤立之中,陷入危险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否定这个现实就是闭目塞听,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会吃大亏。

那些纠结于中俄历史瓜葛的人,既无解决历史问题的担当,又无面向未来的远见卓识,纠结于历史纠葛中不能自拔,根本无发展前途而言。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以俄为师”的口号,认为“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毛主席对于中国的工业化,指出“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1950年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回国后再次强调要向苏联学习:“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可以这样说,没有先辈们“以俄为师”的伟大抉择,中国的工业化以及现代文明,要在黑暗中摸索太长的时间,甚至于无法成功。假如先辈们纠结于中俄历史的伤痛,视俄国为世仇,与俄国老死不相往来,那中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还很难说呢。

像孙中山先生、毛主席这些历史伟人,在历史的紧要关头,跳出历史纠葛,积极发展中俄关系,将中华民族从历史的溃败中拯救了出来,将中华民族带进了世界民族之林,他们的思想和做法,值得后人借鉴。

0 阅读:19

耿说来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