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冬至至,暖常存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晨曦微露,我打开手机,“冬至”二字跃然入目。白居易笔下那孤独的旅人,在驿站中抱膝独坐,唯有孤影与灯相伴,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溢满了寒夜。而对照当下,我的居室暖意融融,朋友的温馨祝福语不时弹出,让我的心情格外舒畅。
信步出门,呼出的白气瞬间消散于清冷的空气中。街头巷尾,饺子的香气悠悠飘荡,丝丝缕缕地钻进鼻腔,那是冬至独有的味道,亦是团圆的深情呼唤。常言说得好,“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此言不虚也。菜市场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摊位上,翠绿的蔬菜鲜嫩水灵,仿佛刚从田间欢快地跃至眼前;粉红的肉馅纹理细腻,令人不禁畅想入口时的鲜美滋味。人们精心地挑拣着,眼中满是对这顿团圆饺子的殷切期待。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这天,是家庭主妇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和面、摘菜、剁肉、调制馅料,手脚不停歇,将满满的爱与关怀,熟练而用心地倾注于这一餐。待到饭点,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欢声笑语不断。擀面皮的,双手轻快舞动,面皮如同雪花般轻盈飘落;包馅料的,指尖灵活翻飞,精巧的饺子瞬间成形;下锅煮饺,沸水翻腾,饺子起伏跳跃,恰似欢快嬉戏的鱼儿。腾腾的热气瞬间模糊了窗玻璃,却映亮了家人满含笑意的眼眸,温暖在心底弥漫开来。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短短六个字,却道尽了冬至的自然奥秘。当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席卷大地,冬至如期而至,这是一年中阴气最为浓重的时刻。广袤的天地间,万木凋零,百草枯萎,河湖冰封,仿佛一切都被寒冬按下了暂停键,陷入了深沉的寂静与沉睡之中。
就在这寒凝至极之处,而奇妙的转机悄然萌动。暖阳虽依旧柔弱,却似带着新生的使命,开始小心翼翼地播撒着丝丝缕缕的光热,试图驱散积聚已久的阴霾。土壤之下,那些顽强的生命火种正在被悄然点燃,种子们在黑暗中微微舒展,积蓄着力量,蓄势待发。冰层之下,水流暗自涌动,以不易察觉的力量,缓缓冲击着禁锢它们的冰壳。冬至,宛如一场无声而盛大的交接仪式,旧岁的寒意在巅峰处开始回落,新春的阳气于细微末节间蓬勃启程,孕育着下一轮的万象更新。
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我想这背后还蕴含着一层深意。冬至这天起开始“数九”,寒夜自此走向漫长。这对于体弱的老人、患病之人来说,仿若一道艰难的关卡。冬日的严寒、多变的气候,都考验着身体的承受能力。可只要安然跨过冬至,往后阳气渐生,身体也能随着春日的回暖慢慢恢复元气,如同熬过寒冬的草木,静静地等待着春暖花开。冬至,承载着对健康的祈愿、团圆的欢乐,故而在百姓的心中重如年节。
于我而言,冬至更是心灵的温暖港湾。昨天晚上,小儿子打电话让我今天来吃饺子,我心里感觉到了什么叫温暖,什么叫感动。毅然决定在这纷繁忙碌的尘世中,暂且停下奔波的脚步,去见见孙子、孙女,和他们玩玩,找找童趣;和家人们一起,共享美食,畅叙家常,在烟火升腾间汲取温暖与力量。
寒冬岁末,时光如流,唯愿这烟火气、温情味在世间流淌,愿天下所有人开心快乐,冬至安康。
摄影:李卫平赵小利
作者介绍: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我的祖母高王氏》一稿荣获陕西农村网征文三等奖;《港兴路惊闻喜鹊声》在首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获《东方散文》“海洋杯”华语散文大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