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中,许多人因碍于情面未签借条,仅有转账记录。最高人民法院指出:
原告需完成“初步举证”:即使无借条,只要提供转账记录,即可视为完成初步举证,法院应当受理;举证责任可转移:若被告否认借款(如称是货款、还款等),需提供证据;被告举证后,原告需进一步证明借贷关系。一句话总结:转账记录是“入场券”,但胜负取决于双方后续的“证据较量”。案例一:朋友借钱不认账?录音+聊天记录成关键案情:李强与王波是好友。2019年,王波以资金周转为由向李强借款,李强分三次转账135万元。后王波还款45万元,剩余90万元未还。李强起诉至某法院,但仅提供转账记录。被告辩称:“钱不是我借的,实际用款人是别人!”法院调查:
李强提交与王波的电话录音,王波明确承认借款并约定了利息;微信聊天中,王波多次承诺还款,并解释“钱被朋友用了”。结果:法院认定借贷关系成立,判决王波还款90万元及利息。启示:录音、聊天记录能补强证据,坐实对方“认账”事实!案例二:转账是借款还是货款?被告举证不足败诉案情:张芳向邻居陈丽转账4.2万元,催款时陈丽拖延。张芳起诉至某法院,提供转账记录和催款微信。被告辩称:“这是她买保健品的货款!”法院审理:
陈丽无法提供买卖合同、发货凭证等证据;微信记录显示陈丽未否认借款,仅以“手头紧”拖延。结果:法院判决陈丽还款4.2万元。二审维持原判。启示:被告抗辩需“有凭有据”,空口白话难获支持!案例三:仅有转账记录?原告举证不足反被驳回案情:赵勇向合伙人刘涛转账20万元,后起诉要求还款。赵勇仅提供转账凭证,称是借款。被告辩称:“这是第三人孙浩委托他还我的钱!”并提交证据:
刘涛与孙浩的微信记录,孙浩承诺还款;赵勇转账日期与孙浩承诺还款时间高度吻合。法院认为:赵勇未提供借条、聊天记录等证明借贷合意;刘涛举证较充分,赵勇未能进一步反驳。结果:法院驳回赵勇诉求,二审维持原判。启示:仅有转账记录?被告一旦举证,原告可能“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法院提示:电子证据这样用才有效实名认证是关键:微信、支付宝若未实名,需结合手机号、聊天内容等锁定对方身份;转账时备注“借款”,催款时明确金额(如:“你借的5万元什么时候还?”)。保存原始记录:聊天记录勿删减,保留语音、图片等完整信息;重要证据可提前公证,或申请法院调取原始数据。形成证据链:仅有转账?补充催款录音、证人证言、对方签收的还款计划等;若对方口头承认借款,立即通过短信、微信固定证据。总结:没借条也能赢,但必须做好3件事转账时“留一手”:备注用途,保存凭证;催款时“抓把柄”:引导对方承认借款(如发微信:“去年借你的3万,年底能还吗?”);诉讼时“补证据”:聊天记录、录音、证人一个都不能少!记住: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即便没有借条,积极搜集证据,依然能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案例根据真实裁判改编,人名、法院名称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