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的“装饰玉器”:(10)玉带板【三】

梓舒看文化 2023-11-19 08:28:01

原创--陈希民(请多关注)

辽代玉带板

“辽代、金代”,用具有山林情趣的自然场景入画。

所刻“花鸟、山林、熊、鹿、虎兽”写实生动。

唐代盛行的西域题材纹饰少见,在宋代出现了道装人物带板。

如“江西上饶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赵仲湮墓出土的玉带板”。

多采用深层镂雕方式来琢刻纹饰,所刻“花鸟、云龙”数层叠压。

立体形状,细部用细阴线勾勒,花草叶脉刻得井然有序。

带銙除原有的“方形、长方形”,新出现了“桃形”。

元代还出现了,四角内凹成海棠瓢状形。

明代玉带板数量较多,带銙由“长方形、桃心形、竖条形”组成。

还有委角长方形和方形,装饰以“素面、透雕、镶嵌宝石”三种形式。

早期纹饰仍有元代遗风,以云龙纹为主。

中期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流行,如“松鹤、百狩”等。

明早期的雕刻多以立体的深层镂空,可看出明显的元代手法。

中期出现了分层镂雕,先用减地法留出上层图案。

在降低的地子上再镂雕底层图案,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但也失去了宋元时期,自然、写实、生动、逼真的特点。

明代龙纹带饰

成为一种,“呆板、程式化”的图案纹饰,此期刀法变的硬直险峻。

明晚期在雕工上呈现出“粗犷简略”的风格。

明代玉带板的边框比元代窄,纹饰以“龙纹”为多,此期还出现了“婴戏图”纹饰。

明代最具特色的雕琢技法,是先减地留出主题纹饰。

在降低的地子上,透雕所需的辅助纹饰。

再加工主题纹饰,使得整体纹饰起伏感强…

0 阅读:1

梓舒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