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底,12月份的时候,在湘赣边界的茶陵县邮局里头,红军的一个排长,韩伟,他瞅见一封信,当时心里头就咯噔一下——那信上的字儿他太认识了,是红军团长陈浩写的。可奇怪的是,这信是寄给蒋军那边第13军的军长,方鼎英的。
他心里头直犯嘀咕,感觉这事儿不对劲,里头肯定有猫腻。
韩伟丝毫不敢拖延,立马去找党代表宛希先商量对策。
宛希先一听这话,脸一下子就拉长了,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事情不妙,赶紧私下里着手查了起来。
事实证明,陈浩真的打算背叛,想要投靠敌人那边。
宛希先立刻安排手下人赶去井冈山,给主席送信。
主席瞧了一眼,头一个念头就是难以置信,他冲来人问道:“你们确定没弄错吧?”
在领导眼里,陈浩是那种铁了心不会变的人。
大家都知道,1927年蒋家搞了个“四一二”大动作,随后没多久,南昌和秋收那边就接连起义了。
但由于敌人势力强大,我们这边相对较弱,起义队伍被打败后,只能灵活变换位置,跟敌人斗智斗勇,那时候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对革命的前景不抱希望,心里头挺沮丧的,觉得没啥盼头。
就连主席特别赏识、后来成为我军赫赫有名的将领林总,也提出了疑问:“这面红旗,咱们到底能扛多久?”
另外,林彪还有过一段时期想要离开队伍,打算脱掉军装,跑到上海去“闯荡革命事业”。
林彪是这样,那些思想觉悟不高的人,就更别提了。
秋收起义那会儿,一开始队伍浩浩荡荡,有五千多号人。可后来打着打着,人数就大幅减少了,最后只剩下八百多人。
秋收起义过后,四个团的干部里,走了不少人。就说第四团的邱国轩吧,他还有第一团的钟文璋,两人在战场上直接反了水。第三团的团长苏先俊,被抓之后立马就投了敌。第二团的王新亚呢,不打一声招呼就走了,到现在也没个消息。
起义队伍冲击长沙没能成功,主席看形势做决定,说要到湘赣交界的地带建个根据地。这话一出,有人就犯嘀咕了。
“上那山去,岂不是要去当山大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领头人余洒度心里直犯嘀咕。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是通过周公的引荐才加入的团队。按理说,他应该是个立场特别坚定的人,不过呢,他却不太赞同去农村发展的想法。
余洒度热情洋溢地讲:“俄国那场十月革命,就是靠拿下大城市赢得胜利的。咱们也得照着做,先从浏阳下手,接着攻长沙,最后一路打到南京去!”
主席一听这话,眉头就拧了起来,心里明白,这样的人可不能再让他手握兵权了。
1927年9月份,咱们的主席在江西永新的三湾地方,给队伍来了个大变样,这就是有名的“三湾改编”。
改编过后,余洒度被削去了兵权,只留下个空头的前委委员名头,没啥实权。他心里头不痛快,觉得这是被表面上提拔,实际上给贬了。这么一来,没过多久,也就一个月左右,他就离开了部队,跑到敌人那边去了。
经过一番残酷筛选,队伍里现在就剩下几百号人了,连一千都不到。
留下来继续干的,都是那些打死也不动摇的硬核成员,真正的中流砥柱。
那时候,四个团长脚底抹油跑了,师长也叛变投敌,总指挥卢德铭不幸阵亡,这下子,谁来挑头带领这支队伍呢?
主席仔细琢磨了一番,心里有了个人选,那就是陈浩。
陈浩老家在湖南祁阳,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
黄埔军校是出将军的好地方,特别是它的第一期学员,个个都是未来的军事明星。
我们军队里的厉害人物,像王尔琢、许继慎、左权、徐向前、陈赓,还有对方军队的胡宗南、杜聿明、陈明仁,他们都是同一期毕业的。
因为蒋校长地位显赫,黄埔一期的大部分学员都站到了蒋氏这边。而那些选择加入红色队伍的人,个个都是革命信念铁打不动的硬汉,陈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1927年9月9号那天,咱们的主席在湖南和江西交界的地带,发动了秋收起义。陈浩呢,他二话不说,立马就投身进去了。
他在打仗上特别有本事,秋收起义那会儿,他可真是立了大功。
革命那会儿,湖南省委做了个决定,要把粤汉铁路给搞断,目的就是别让敌人的援军那么快赶到。
陈浩指挥红军战士分成几个小组去偷袭,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然后集合在一起,迅速出击,顺利完成了任务,得到了主席的赞扬。
攻打长沙没成功后,红军跑到江西安源开了个军事会议,大家伙儿一起琢磨琢磨到底哪儿出了问题。主席特别明智,说咱们别再想着占大城市了,那太不现实。咱得换个方向,往偏远点儿的地方去,建咱自己的根据地。
主席的提议遭到了一些将军的怀疑和不同意,特别是师长余洒度,他反对的声音最大。
到了紧要关头,陈浩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稳稳地站在主席身旁,直接对着余洒度说:“你这就是短视,攻打城市简直就是拿鸡蛋碰石头,自找死路。我挺毛委员。”
陈浩打仗是把好手,经验丰富得很,在部队里威信特别高。他一发话,对安定军心那可是太重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陈浩因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里的优秀毕业生,就被安排了个大活儿,当上了团长。
记住啊,那时候井冈山红军就只有这么一个团。
从这事儿能看出来,主席对他那是真信任啊。
陈浩当上团长后,工作干得非常漂亮,没白让领导那么器重他。
1927年10月那会儿,主席下令要打茶陵城。陈浩二话不说,冲在最前头,带着士兵们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
他们四处贴满了宣告革命的口号,并且把敌人的牢房给砸了,救出来八十多个被关的同志,之后很快就撤走了。
攻打茶陵城这一仗,咱们真是没白忙活。虽说后来撤军了,但这一路上,红军的实力那是展露无遗,影响也是越来越大。茶陵的老百姓们,革命的热情被咱们给点着了,一个个都激动得很。
11月18号那天,陈浩瞅准机会,带着红军冲进了茶陵城。原来啊,驻守在茶陵的国民党正规军都被调走了,城里头正空着呢。所以他们没费啥劲儿,就把县里的官府给拿下来了。
这次一来,红军就打算长住了,没过多少天,大概十天的样子,他们就在这里建起了红色的办事机构。
1927年11月28号那天,茶陵县的工农兵政府就在原来的茶陵州衙正式挂牌了,谭震林当上了政府的主席。
就在这时,陈浩心里开始犯嘀咕了。
拿下茶陵后,这儿真是热闹非凡,生活条件比井冈山那会儿强太多了。
陈浩年轻帅气,精力旺盛,心里头那股子劲儿总想找地方撒撒,一逮到空儿就往街上窜,瞅着人来人往当乐子看。
他觉得,大街上最好看的景色,就是那些年轻姑娘。
瞧见那些有钱有势的大佬们周围美女环绕,这个搂一个,那个抱一个,他心里挺有感触。
好汉配佳人,我陈浩这么出色,咋就找不到一个心仪的姑娘呢?这么一想,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心里头确实觉得不太公平,可也只能认了。
陈浩手头紧,没钱的话,他的那些大计划根本就搞不起来。
后来他脑子一转,想了个办法,就是找那些商户要钱,然后钱嘛,部队拿小头,他自己则拿大头。
这样一来,陈浩变得非常有钱,去娱乐场所出手阔绰,成功赢得了美人的青睐。有个叫阿娇的风尘女子整天粘着他,两人每晚都尽情享乐,歌声笑语不断。
生活真是太棒了,陈浩完全沉浸其中,乐在其中,不想出来。
陈浩的行为,让不少人心里不舒服,就连党代表宛希先也是其中之一。
宛希先看在眼里,心里头直着急,他劝陈浩说,得注意点形象。
陈浩瞪大眼睛,不悦道:“这也太夸张了吧,我经历过那么多生死关头,享受一下咋啦?”
宛希先火了,猛地一拍桌子,说:“我得找毛委员说说这事儿。”
“你尽管去告,我才不担心呢。”陈浩毫不畏惧地回答。
陈浩嘴上逞强说不害怕,但心里头其实是慌得不行,他根本不敢直接看毛委员那双亮堂堂的眼睛。
他心里直打鼓,怕一回去毛委员就找他秋后算账,那自己肯定得倒霉。
即使毛委员对自己的事务并不了解,但好日子并不会因此持续太久。
茶陵这块地方,当时是唐生智在守着。蒋氏一纸命令,让唐生智带兵去了湖北打仗。红军瞅准了这个空子,一举攻下了茶陵。
唐生智这家伙作为军阀,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你要是敢碰他的利益,他岂会轻易放过你?
到时候,好日子就到头了,心爱的人也会离我而去,我又得回到山上去过那种艰难的生活。
这对陈浩而言,简直就是活受罪。
瞅瞅咱黄埔一期的好哥们儿胡宗南,人家现在都披上了少将的战袍,当上了威风凛凛的副师长。
郑洞国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发展得也挺好,那时候他已经坐上了徐州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的高位。
范汉杰、黄维、杜聿明这几位,都是蒋氏眼中的得意门生,备受重用。他们个个能力出众,表现得十分抢眼,走在哪儿都是焦点。
我自己同样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但却一直得在荒无人烟的井冈山上藏着,天天就靠南瓜粥和野菜过日子,到处躲来躲去。
这一切不都是自己选错了路导致的吗?
“挑错路了,再使劲也没用”,就算在这荒凉的山头上再怎么折腾,也不会有啥大出息。
于是,他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想着要带着自己的队伍离开革命的大队伍。
就在这时,陈浩的恩师,也就是蒋军第十三军的军长,同时还担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一职的方鼎英,知道陈浩在茶陵后,特地给他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
信里头写道:“你现在就像是掉进了个大苦坑,但只要一转念,立马就能爬上岸。你咋不去争取当个团长或者旅长啥的,那以后的路可就宽敞多了。”
陈浩一瞧了瞧,心里头打定了主意要反水。他找来了几个想法一致的手下,韩昌建、徐恕、黄子吉,几个人一碰头,一合计,就决定带着队伍投靠敌人了。
陈浩随后给方鼎英老师写了封回信,然后通过邮局给发了过去。
真是机缘巧合,那天红军排长韩伟刚好跑到邮局办事,结果就撞见了那封信。
信虽然封得严严实实,但字迹还是被人认了出来。
韩伟二话不说,立马转身去找党代表宛希先汇报情况。
宛希先心头一紧,感觉事情不妙,连忙派人快马加鞭赶往井冈山那边,去给主席送信。
主席正在休养身体,但一听到这消息,他立马不顾自己的伤痛,迅速带领队伍,朝着茶陵飞奔而去。
没过多久,唐生智带着他的2000人马向茶陵发起了攻打。
陈浩跟蒋军过了几招,很快就扛不住了,败了下来。
按理说,敌人势力大,我们力量小,按常理得敌人进攻时我们撤退,直接撤回井冈山就对了。
陈浩挺起胸膛,直接跟宛希先说:“正义总会战胜邪恶,咱们得跟那些对手拼到底。”
宛希先一听,心里头直乐呵,他瞧出陈浩和陈光中这是在合伙演戏呢,俩人一唱一和,目的就是想找机会投靠敌人。
因此,他直接亮出了党代表的身份,坚决地进行了阻止。
在紧要关头,党代表是有拍板定夺的权力的,这样一来,陈浩就没辙了。
他火了,大声反驳道:“你这指令不对,我不能照做。”
宛希先琢磨着,要是自己还硬要坚持让队伍撤退,对方说不定会直接翻脸,动手动脚的。干脆自己先别声张,瞅准时机,悄悄地把队伍带回去算了。
想到这事儿,他跟陈浩讲:“你这么说的话,那你可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担起责任来,我这先不表态了。”
见对方松了口,陈浩心里头乐开了花,立马指挥队伍快速前进。
可能老天爷对叛徒的行为感到不满,当我们走到湖口那儿,天上立马布满了黑云,雷声轰隆,风刮得特别猛,大雨就像瀑布一样直往下倒。
雨下得又大又急,路上全是烂泥,走起路来特别溜滑,部队前进得很艰难。士兵们直喊累,一个接一个地说想停下来歇歇。
这时候,宛希先被绑着,突然脑子一转,跟陈浩说:“陈团长,我听说湖口的狗肉那可真是美味,要不咱们来点狗肉尝尝,吃饱了好有力气继续赶路?”
一闻到狗肉那诱人的香味,连天上的神仙都得动心。一听说有狗肉可以吃,士兵们个个馋得口水直流,纷纷嚷嚷开了。
陈浩心里急得要命,可战士们一个个饿得直嚷嚷。为了能让大家安下心来,他只好决定就地停下,让大家去吃点狗肉充饥。
大家肯定都瞧出来了,宛希先这是在使拖延的招数呢。
宛希先心里清楚,那时候毛委员身上有伤,行动不便,就算他硬撑着出来追,也赶不上陈浩。
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先稳住陈浩。
陈浩眼前,主席带着的队伍终于追了上来。
陈浩一看这架势,心里直嘀咕,琢磨着掏枪拼一把,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几个红军战士快得像一阵风,眨眼功夫就冲到跟前,把他牢牢制住了。
最后,陈浩、韩昌建、徐恕和黄子吉这四个投敌的人,全都被处决了。
宛希先才21岁,他不仅胆子大,还特别有头脑,硬是把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叛变给平息了。这事儿让主席知道了,特意表扬了他。
陈浩的能力和功绩,在那个时候比林彪还要出色。要是他没背叛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封为开国将军了。
但就因为一时的错误决定,他竟变成了让人唾弃的叛徒,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真是既让人恨又让人叹,可怜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