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最好的模式是战友关系

子玉史院吖 2024-11-08 15:02:25

文 / 子玉

一个人的颜值是有保质期的,再加上所谓的审美疲劳,故而纯粹的生理参数注定是不能长期经营婚姻的。要想在新鲜感褪去之后,婚姻还能始终保持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夫妻双方在合作经营事业、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出亲情、友情。事实证明,友情和亲情是最能够长期维持一段关系的。

一般来说,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身份标签不同,其对婚姻的需求也不相同,政治家需要通过婚姻发展外戚势力作为自己的政治盟友,商人通过婚姻来放大自身的资金、人脉、信息优势,扩大家族的商业版图,普通人呢,就纯粹是为了搭伙过日子。所以,普通人的婚姻其实是最难经营的,因为其只有感情来支撑,而感情在时间面前却是变数最大的。

但是呢,皇帝的婚姻在排除政治属性之后也会面临普通人的困局,尤其是其在拥有大量后宫资源选择面非常广的情况下,为什么影视剧中宫斗戏的素材特别多,其实就是对后宫政治的还原而已。

我们不谈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婚姻中的政治因素,脱掉政治的外衣,长孙皇后对婚姻的经营绝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对普通人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长孙皇后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对权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她比任何人都知道,外戚政治在一个王朝中的微妙存在:外戚权力太盛,一定会被皇权打压,比如汉武帝对卫氏外戚的打击;当皇权更新之后,旧的外戚势力同样会被洗牌,比如汉哀帝即位之后对王氏外戚的压制。

铁打的皇权,流水的外戚是外戚政治最生动的写照。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外戚势力成为庙堂权力的核心。作为关陇贵族和秦府旧臣的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即位之后出任了吏部尚书的职位,后来,太宗又想进一步将大舅哥任命为尚书仆射,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但让太宗意外的是,长孙皇后是坚决反对,理由是:避免长孙家族复制历史上外戚专权的剧本。

外戚专权对皇权肯定是威胁,不管长孙无忌将来会不会专权,太宗当时一定都是感动的,因为,皇后是为自己、为帝国着想的。

对标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许多家庭的矛盾都产生于妻子不能很好地处理娘家和婆家的利益关系,导致婚姻关系发生质变,渐行渐远。

长孙皇后的举动不仅是为太宗的权力考虑,更体现了其智慧,哪个男人不喜欢体贴又有智慧的女人。

就拿刘邦来说吧,虽然他和吕后的感情后来确实发生了质变,但由于吕后在政治上的强悍能力,刘邦还是表现出了对对方基本面的尊重,时常在出征平叛时将后方的政治交给吕后来打理,甚至在驾崩之前委托吕后为儿子刘盈皇权的代理人。而那个时常和刘邦卿卿我我的戚夫人则被刘邦无情抛弃,刘邦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其进行整治保护。原因就是,戚夫人不具备吕后那样的政治价值,而刘邦的第一身份属性却是政治家。

这个社会上最稳定的关系就是,合理的价值交换,友情如此,婚姻同样如此。所以,婚姻之中,男女双方都要保证自己具备社会价值。

一个女人的能力、智慧能够让男人钦佩,那么其婚姻关系大概率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

戚夫人没有政治价值

图源/剧照

后来,成为宰相的长孙无忌其权力欲望果然一点点释放了出来,有了揽权的迹象,长孙皇后是第一时间找哥哥谈话,劝对方辞去宰相。太宗在知道情况后肯定又会为皇后的举动点赞。

即使在去世之前,长孙皇后还特意交代太宗:“千万不要重用外戚。”

当然,长孙无忌后来还是走上了权臣之路,其“绑架”太宗将晋王李治立为皇太子、打击政敌刘洎和房玄龄就是具体表现。到了高宗朝,长孙无忌更是直接架空皇权,垄断了朝政。但很不幸,李治也是一个高手,最终以废后的举动打了一场政治战,一举将长孙无忌集团打倒。这是后话。

另外,长孙皇后还非常节俭。长乐公主出嫁时,太宗特意为爱女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只是,皇家的私事还是引来了魏徵的进谏,其认为长乐公主的嫁妆严重超标。

对于如此打脸的事,一般人肯定会发飙,但长孙皇后却完全是另一种版本的情绪输出,她不仅主动减少了女儿的嫁妆,还重赏了魏徵,认为其是社稷之臣。

众所周知,太宗和魏徵君臣其实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太宗特意将魏徵打造为加强版的谏臣以成就自己的贤君之名,稀释玄武门事变对其历史形象的影响。为什么太宗对于魏徵特能忍,原因就在这里。

而长孙皇后呢,还主动配合起了丈夫,相信太宗在看了皇后的表演之后一定是内心美美哒。

一个妻子如果能在事业层面助力丈夫,这无疑是其婚姻关系的最强粘合剂。任何一段婚姻,只要夫妻双方能在生活、事业层面发展为战友关系,那么他们的关系反而会愈发牢固。

同时,长孙皇后还将后宫管理得是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让太宗分过心。任何一个皇帝的后宫都是波谲云诡的政治江湖,太宗的后宫能够长期风平浪静,这绝对是长孙皇后能力的体现。

对标普通人的生活,一个妻子如果能将家庭打理得是井井有条,那么丈夫一定是舒心的。情绪价值,也是夫妻关系的粘合剂。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和事业往往是对立关系,人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是很难在两者之间合理得分配时间的:侧重家庭,很可能事业高度有限;侧重事业,有可能家里又是一地鸡毛。

但如果一个妻子从来就不会让老公为家庭琐事分心,你说这个男人是不是对其妻子同时怀有愧疚和感激心理。

当然,女人也有自己的事业,至于谁侧重于家庭,双方还得商量着来,因为大家彼此就是合作关系,只要合作愉快,婚姻就能保鲜。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太宗能够打造出“贞观盛世”的“爆款”,这和长孙皇后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也分不开。

当然,长孙皇后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她还是太宗的冷静剂和纠错者。有一次,魏徵的进谏突破了太宗的心理承受极限,太宗拂袖而去,回到后宫就嚷嚷道:“朕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一般人,此时肯定会顺从、迎合皇帝:“我也看此人不顺眼,这个乡巴佬确实该杀。”

但长孙皇后的表现却再一次让太宗这位政治强人刮目相看。长孙皇后不声不响地换上了皇后的“正装”,然后来到太宗面前向皇帝行了大礼。

将庙堂政治代入后宫生活,太宗当然整不明白皇后唱得是哪出戏。长孙皇后呢,直接向太宗贺喜:“君明则臣直,陛下能有魏徵如此直臣,这是社稷之福呀。”

长孙皇后是太宗在后宫的镜子

图源/剧照

还间接夸了太宗是明君。

此时,将任何人代入太宗的角色一定都会瞬时冷静下来,可能还会为自己当时的小家子气而汗颜,不可能再有情绪。

生活中,最怕的就是夫妻双方对一件事的看法高度统一,一方对另一方的故意迎合肯定会让事情向坏的方向演变,当坏的结果呈现出来之后,他们的关系一定会变质。

这是肯定的,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趋利避害的,当一个人给别人提供的建议让对方利益受损时,当事人肯定会对提意见的人有成见。

相反,如果夫妻双方能够互相纠错,朋友之间能够互相提醒,其关系想不融洽都难。

真正的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一定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

长孙皇后及时浇灭了太宗的情绪绝对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她的方式也是相当有智慧,如果当时她上去就批评太宗,那么只会让太宗情绪的火苗燃烧得更加剧烈。

提意见是好事,但也得注意方式方法,生活中的许多夫妻就是因为相互不给对方留面子从而让关系变质。

在吃到夫妻红利之后,太宗就时常拿一些自己拿不准的事去咨询皇后,但皇后每次也只是点到为止,从不过分去干扰太宗的决策,避免贞观政治掺入后宫干政的杂质。

相信这一定又是让太宗感动的点。

这个世界上的有些事,大家只能讲给自己的另一半,这个时候,夫妻双方就不仅要耐心倾听,更要为对方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当彼此高度依赖时,他们的关系想不牢固都难。

而大多数人却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情绪,最终发展到放弃交流的地步。

常态化的交流是维护所有关系的最有效行为。所以呀,夫妻之间要做到及时交流,朋友之间也要没事骚扰。这世上所有的关系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只有规律性打扰,才能将自己刻在对方的基因中。

唐太宗总是从历史和生活中寻找镜子,作为皇帝,他是幸运的:在内有长孙皇后这面镜子;在外有魏徵这面镜子。

当然,翻开史书,历史也是他的镜子。

一个人的镜子越多,那么其有所成就的概率也就越大。

太宗积极纳谏打造了贞观之治

图源/剧照

至于长孙皇后为什么会成为太宗的镜子则是因为,她在持续进化。史书记载,长孙皇后此人平时手不释卷,甚至自己还编撰了一部《女则》的书,书中摘录了历代著名女子的言行,然后自己再加以点评,妥妥的才女。

为什么有些人的婚姻会亮起红灯,就是因为,一方始终在勇猛精进,而另一方却停在了原地,甚至在走下坡路。

婚姻关系,保持节奏、同频,同样重要。

贞观十年(636)6月21日,长孙皇后于立政殿病逝,年三十六岁。当时,太宗是涕泗滂沱,哭着说:“朕失去了一面镜子呀。”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太宗还特意在宫苑内修了一座塔楼,没事的时候就上去瞭望昭陵,以抚慰自己的相思之情。

一个人能留在这个世上让人们怀念他的东西绝对不是昙花一现的颜值,而是德行、智慧这些东西。

所有的关系只有在亲情、友情的加持下才能长久保鲜。

总结起来就是:结婚之前的关系靠荷尔蒙维系,婚后的漫长周期一定需要义气、亲情这些参数来经营。

人呀,一定要学会及时转念。

最后再多说一句:高质量的关系一定是优秀的自己吸引来的,对于消耗自己的关系一定要学会及时止损。

对待一切关系,既要有柔情,也要有果断放弃的铁石心肠。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