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源于网络
你还记得上次同学聚会到场的有谁吗?那个总考第一的学霸,那个总逗大家笑的开心果,还有总在篮球场挥汗的运动健将...可现实是,2023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35岁以上群体的同学聚会缺席率高达67%,这背后藏着比"忙"字更扎心的四个真相。素材来源于网络
第一类缺席者永远穿着笔挺的西装,却再也没空赴约。他们可能是上市公司的总监,也可能是创业公司的CEO。上周我的老同学张强,在深圳科技园管理着200人团队,凌晨两点还在开跨国会议。他说:"不是不想聚,是每次聚会都要推掉三个会议,错过五次融资机会。"《职场精英时间管理白皮书》显示,这类职场新贵年均缺席社交活动19次,但他们的朋友圈永远晒着凌晨四点的城市夜景。素材来源于网络
第二类缺席者正忙着给孩子换尿布。我的大学室友林琳,曾经是辩论赛最佳辩手,现在朋友圈全是母婴用品团购。去年聚会她私信我:"宝宝半夜发烧到39度,实在走不开。"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统计,85后父母平均每周仅有1.2小时私人社交时间,这个数据比他们的父辈减少了58%。素材来源于网络
最后一类人在地图上和我们隔着千山万水。从事青藏铁路建设的李航,三年春节没回家;在澳洲做护工的晓雯,疫情后就没回来过。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期间,超过2100万人因工作原因放弃返乡,这个数字比五年前增长了43%。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想起某张熟悉的面孔。但这就是成年人世界的残酷法则——2024年腾讯社交数据显示,毕业十年后还能保持每月联系的同学,平均不超过3人。那些缺席聚会的人,何尝不是在各自的人生战场拼命奔跑?我们不必苛责,就像那首老歌里唱的:"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你的同学聚会还到齐吗?在评论区说出你最想见却再没见过的同学名字,也许大数据真能让TA看到这条推送。 最后想问大家:如果同学聚会变成"成功人士炫耀会",你觉得还有必要参加吗?这个灵魂拷问,留给我们每个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