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月21日中国公布了对美光企业审查的结果:该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我国国家安全。所以依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中国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美国国务院也在23日发布声明称,对中方的这一做法表示“严重关切”。后续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还和记者进行了一番唇枪舌剑的辩论,滑稽的语言和逻辑让在场记者哄笑。
消息提到,在“美光事件”发生的当下,另一项议程显示25日至26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会谈,这是一场“不寻常的会晤”。因为布林肯访华才是美国频繁提到的议程之一,在今年3月的报道中美方两次提到“重新安排布林肯的行程”是优先事项,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财政部长耶伦的访华也在推进;但目前为止“优先”的布林肯的行动仍然没有后续,美国气候特使克里以及这次的两名官员却先和中国方面接触,这让外媒在中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顺序”有了重新定位。
5月24日,白宫国安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对该事件进行回应,他先是称:“当华盛顿看到中方所谓‘不当行为’时不会坐视不管”,但当前的问题不该破坏白宫努力恢复中美沟通渠道的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白宫正与中方直接沟通。美国证实了五角大楼正在讨论两国防长对话的可能性,表示与中国各个领域的交流都非常重要。这被美媒认为是“罕见的缓和态度”,显然美方不愿意在现在讨论美光这件事。
有分析则认为,美国开始“低姿态”的接触行动以及忽视美光被禁引发的影响,还主动表示这件事“不会破坏双方的关系恢复”,也能证明白宫不想让该事件影响即将到来的会晤。但不意味着拜登政府对这件事没有采取手段,早在4月初就有外媒曝光美国已经“明牌”通知韩国,一旦美国产品在中国被禁售(当时审查还未结束),不得出售给中国任何替代品;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向供应链上的其他国家同样发布了相关禁令,他们试图以“联合封锁”来让中国无法采购替代产品,最后再取消对美光的禁令。
值得一提的还有,24日当天中国方面也回应美国所谓的“安全”言论表示:“美国是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将1200多个中国企业和个人列入各种清单,实施各种限制,这是不可接受的事情”。对此有评论称:“正如美联社记者在23日询问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的一样:为什么美国可以随意禁售中国商品,而中国却不可以如此对待美国?为什么美国能说‘安全担忧’,而中国就不能说?这种双标主义过于明显,以至于美媒自己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