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应兰:不负韶华做好辛勤园丁

多彩贵州网 2022-04-30 20:15:57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的蒋应兰从事教师工作19以来,用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坚守三尺讲台,立德树人,因材施教,为一大批职校学生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彰显了新时代人民女教师的巾帼风采。近年来,蒋应兰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安顺经开区“优秀教师”、安顺市“优秀教师”、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其所在班集体被评为安顺市“先进班集体”。

把脉对症开良方,“从不放弃”源于敬业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蒋应兰的口头禅。面对职校学生多大来自农村、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不好,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缺乏自律自信自强品格的实际问题,蒋应兰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大胆实践、综合施策,通过开展爱国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和学生守则、制订执行班级公约等多种措施,全方位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纪律教育、行为礼仪教育,为学生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她的努力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全校班级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鉴于此,校领导问蒋老师能不能再挑重担,蒋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能”。就这样,蒋老师成为学校为数不多的专职班主任之一,每年担任3—5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

因材施教勤探索,“饥饿教育”助力成长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蒋应兰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和试验,认真研究探索了一套“饥饿疗法”。她鼓励偏科严重的学生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背诵竞赛、小组竞争、体育比赛、文娱比赛等,他们在活动中培养了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践中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班集体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提高,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优秀班集体。功夫不负有心人,班上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佳绩,蒋老师感受到了来自学生与职业给予自己的幸福感。

“职教教师是有压力的,一方面孩子们入学时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而另一方面当他们走出校园时又会马上面临就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像对孩子那样,一丝不苟、全情投入,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功、成材。”蒋老师说。

排忧解困显大爱,用心用情诠释责任

蒋老师也是一位慈母般的老师,生活中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就像妈妈一样的爱护着自己的学生,心细如发。蒋应兰发现班上有一个贫困孩子王晓吒,说话带有口吃,语言表达较为困难,导致孩子比较内向和自卑。蒋老师多次与她父母联系沟通,并且教导班上的同学理解她、倾听她,共同帮助她。只要她上课,都会给王晓吒表达的机会,刚开始孩子很紧张,蒋老师也总是微笑地看着给予鼓励的眼神。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越来越自信。此外,针对家长在外打工无法照看的学生,蒋老师组织创办了“夜读书会”,建立“周末书屋”,让学生们聚在一起读书、讲故事、看电影,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有助于学生心理将康和知识的增长。

不惧艰难铸忠诚,大是大非彰显担当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时值假期,蒋应兰接到防控指令后,火速到岗,加强教育管理,守牢安全底线。帮助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让学生正确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各项防控政策,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对学生嘘寒问暖,关心关爱,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心理疏导工作。针对未返校的学生,她通过电话详细摸排学生外出情况,为该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积极努力。在脱贫攻坚期间,她用心用情用力包保帮扶贫困户,急贫困户之所急,解贫困户之所困,帮助贫困户按时脱贫;他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始终同包保对象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积极参与宜居乡村创建、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得到组织和群众充分认可。

“在职业教育领域想要培养出一名优秀学生,需要付出许多,老师不仅要在专业上给予指导,更要在生活上给予关爱。‘同甘共苦’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的最好解读。只要我的学生能出彩,苦点累点不怕!”蒋应兰笑着说道。

本网记者:向滟伶

一审:赵来睿

二审:花维竺

三审:罗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