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出废除汉字,他写96字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小余早晚安 2023-08-18 16:00:10

汉字流传千年,是无数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瑰宝。但在近代史上,关于汉字的问题曾引发过大讨论,这场讨论的核心围绕其“实用性”和“方便性”。赵元任,作为近代史中的大师,他对汉字的理解无疑比普通的文人墨客更为深入。当时,有专家建议废除中国的汉字,但他却用两篇全文读音相同的文章来反驳这一观点。

1934年之前,关于苏联文字“拉丁化”的消息偶尔传出,表明发生在远东地区的汉字改革尚未引起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但十月革命无疑对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其文字的历史性变革。列宁将其称为“东方伟大革命”的文字拉丁化,它是一场大规模的文化运动,旨在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建统一的书写符号。这一文化运动也深深地影响了瞿秋白、萧三等中共文化人士。1928年起,瞿秋白在苏联的汉学家史青萍等人的协助下,开始了对于汉字拉丁化的尝试,他们出版了《中国拉丁化的字母》小册子,成为最早的汉字拉丁化方案。

中国的汉字拉丁化支持者认为,除了苏联,越南等国的实践也显示拉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全球趋势。鲁迅对汉字的革命态度十分坚定,并且强烈支持拉丁化,他曾写下《门外文谈》一文,详细论述了文字的起源、汉字与大众语的关系。他的支持与他早年在日本的学习经历密切相关,他目睹了日本的去汉字化文化浪潮。在鲁迅的观点中,他认为罗马字拼音过于复杂、主张写简单白话文,并支持欧化文法作为备选。而鲁迅并非唯一支持汉字改革的学者,那个时期还有很多学者持相同的观点。

学者们围绕文字实用性进行了许多讨论,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好,但不能简单地以“对”和“错”来评价。在这个背景下,赵元任,这位掌握七国语言并能背诵德语与莎士比亚剧的学者崭露头角。他在1910年与胡适一同参加了留美考试,之后赴美深造。在美国学习期间,赵元任在各学科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后来在哈佛大学与康奈尔大学任教。10年后,赵元任回到中国,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与他从未见过面的妻子退婚。清华大学迎接了赵元任,并为他提供了教授六门课程的机会。1921年后,他回到哈佛大学教授哲学和中文,但很快他的研究兴趣转向语言学。

这时,关于汉字是否应该拉丁化的讨论再次热起来。一些人认为,新的拉丁化文字将更易学习和认知,可以大大降低文盲率。但赵元任认为,这种改革短期内可能有利,但长远看会带来负面影响。他不仅是“罗马字母拼音”活动的创始人,而且对汉语拼音化持有坚定的观点,认为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是必要的,但废除汉字则是他不能接受的。

为了方便学习,不考虑“汉字拉丁化”的前提下,使用拼音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赵元任在证明拼音的重要性时,考虑了国家、民族和经济发展的多个角度。当时的大环境认为文字需要改革,而使用拼音既能避免“汉字拉丁化”,同时还可以保留古代的智慧。

赵元任坚持使用“汉字拼音”,并认为放弃传统可能会导致失去文化根基。他创作的《施氏食狮史》用同音词展示了汉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篇文章甚至被收录在《大英百科全书》中。

他在《语言问题》中提到了自己在《今日世界》的采访,指出了汉字的重要性。他认为,尽管汉字学习起来复杂,但随着教育普及,问题会变得简单。

再者,赵元任后来创作了《季姬击鸡记》,同样展示了汉字的奇妙。他坚决不让古代的智慧遗失,强调了汉字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使用拼音可以加快人们的理解,而且全国各地都可以使用相同的书写体系。这体现了汉字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赵元任的坚持也证明了他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赵元任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他不仅对多种方言有深入研究,还广泛传播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他以《施氏食狮史》为例,强调了文字和语言的独立性。

赵元任不仅是学者,他还是一个忠于自己原则的人。他多次拒绝了行政职务,坚持做学术。他和妻子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在那里他被誉为“中国大师”。

最后,赵元任在美国逝世,享年90岁,他为汉字和语言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阅读:777
评论列表
  • 2023-09-02 09:01

    重塑中国自信,弘扬中华文化。不但是前百年要做的事,后百年更要持之以恒,摈弃媚洋之风。[笑着哭][笑着哭]

  • 2023-11-12 08:26

    崇洋媚外,照搬:外国人吃屎,也会直接照搬

小余早晚安

简介:我们都在生活中修行,爱一切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