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正式公布2022年12月份的成绩单了——进出口商品金额为5341.4亿美元,同比缩减8.9%。其中,出口商品金额为3060.8亿美元,下降9.9%;进口商品金额约为2280.7亿美元,下降7.5%。
获得的外贸顺差金额在780亿美元左右,对此有网友感到迷糊了,他查询到:12月份,我国的外汇储备金额仅提升100多亿美元。美元在近期又是贬值,包括欧元在内的多种货币在升值。
以前我们多次提到的“汇率因素引起的资产价格变动因素,是拉低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原因”,已经在起反作用了——当前是抬升外汇资产。那问题来了,顺差和外储新增数额为什么对不上呢?
南生告诉您,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确认,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获得的资金,到底是否都是外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里面也有我国人民币,而且正在稳步提升,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在用人民币结算。
21世纪经济报道曾引用央行发布的数据指出: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中,人民币实际收付占比为18.1%——剔除人民币结算份额后,剩余的资金才是“纯正的外汇”。
其次,获得的外汇,是否都进入我国境内的银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存在着离岸账号和离岸存款,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的资金,并非都进入到我国大陆地区哦。
举个例子:假设某个外贸企业,在我国香港或是在美国、瑞士等其他国家、地区的商业银行也开设了账号,用来收款。他们赚的外汇,属于我国的海外资产,但却没有形成外汇进来啊。
第三,进来的外汇,都形成了外汇储备吗?答案,还是否定的。网友们,如果我们的外贸企业不去和商业银行结汇,只是存起来,没有进入到央行系统,那只会形成外汇存款——俗称藏汇于民。
形成国家层面的外汇储备,还需要商业银行的配合。假设外贸企业不是将外汇存起来,而是和商业银行结汇——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将居民和企业的外汇存款变成了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
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只存在着“外贸企业与商业银行结汇”,但“商业银行却没有和央行结汇”,还是不能形成国家层面的外汇储备。请记住,我们提到的外汇储备,指的是“央行系统”。
在2002年到2007年间,我国逐步改进账户设立和限额管理,扩大企业外汇留存自主权,将强制结售汇转变为意愿结售汇——企业和商业银行自己留存的外汇数额不断提升,“藏汇于民”进程由此开始。
第四,我们不能只看到我国对外商品贸易获得了全球第一的顺差金额,却忽视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存在的逆差”——2022年前11个月的逆差金额约为879亿美元,11月当月逆差为89亿美元。
最后是资本、利润、收入的跨境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层面,我国奉行的是有效利用外资、扩大双向开放的政策,国内企业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也在持续上升。对此,网友们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