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地缘区位,在整个西南地区,毫无疑问是高铁枢纽,国家给贵阳的定位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如今,贵阳已经有成贵、渝贵、沪昆(昆明端+长沙端)、贵广、贵南等7个方向上的高铁了,无论是西控川滇、北上重庆、南下两广、东进湘楚,都可以说是四通八达,距离“米”字型的8个方向,也还差1条。

从路线图可以看到,目前从贵阳到武汉,仍然需要途经重庆或者长沙,还没有直达的高铁,而且从方向上,如果联通武汉,也能把黔东北(主要是铜仁地区)、渝东南、湘西北等板块串联起来,让这些地级市、县城的人口,充分流动起来,能够更充分地感受到来自贵阳和武汉两座大城市的虹吸力度。

在整个西南地区,能有“米”字型高铁或高速开发潜质和条件的,其实也就是重庆和贵阳这两个中心型城市。
成都和昆明都没有这种地缘优势,因为无论是成都还是昆明,以西180度都是没有更大的国内城市与之联络的,如果要融入国内大循环的网络,朝东拓展就是一个必然选项,昆明往东就是贵阳,成都往东则可选择重庆,也可选择贵阳。
鉴于重庆的体量和成都的差距其实并不太大,因此,从成都的角度出发,宁可让贵阳做大,也要好过重庆崛起把成都比下去。
如果贵阳成为了西南第二个“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那么重庆的唯一性,就会一定程度上削弱,西南交通枢纽地位也会被贵阳分担一些。

而对于武汉而言,虽然位于中部地区,但东有江浙沪东部沿海,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竞争格局依然相当激烈。
如果武汉能够联络上整个大西南腹地板块,那么武汉的中部老大地位,还有可能更加巩固,有效扛住江浙沪和粤港澳的虹吸。

而且,和贵阳直连,要好过与西南老大哥成都直连,毕竟不会出现两强相争的局面,成都在虹吸力度这一块,不一定比武汉弱。
对武汉而言,和贵阳直连,还能让从大西南地区进入湖北的人口,直接略过湖南长沙而直达武汉,也能避免湖南长沙对涌入武汉人口的分流、截流效应。

因此,贵阳到武汉的高铁一旦开通,对于贵阳在西南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以及对武汉在中部地区的带头大哥地位的夯实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
不仅贵阳能形成“米”字型的高铁网络格局,而且武汉也多了一条承接西南产业、人口的通道,可以说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