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铁三角中,孔捷的军事能力相对最弱,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唯独他可以入朝参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亮剑》中,李云龙、丁伟和孔捷皆是晋西北抗日名将,加上三人感情深厚,又常在战斗中互相支援,因而被誉为晋西北铁三角。不过,铁三角虽然都是抗日名将,但军事能力也有高有低。
论战术水平,最高的无疑是李云龙。李云龙作战足智多谋,灵活多变,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打得日军措手不及,也因此,他在抗战时期屡建奇功。他曾硬扛坂田联队,击毙联队长坂田;又曾袭击日军军官,歼灭少将以下军官一百多人。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平安城战役,几乎惊动了整个晋西北的侵华日军,一举攻克平安城,击毙日军指挥官大佐山本一木。
然而,李云龙的战术水平虽高,但战略水平相对一般。军事学院毕业时,他的毕业论文谈逢敌必亮剑,论战斗意志对战斗胜利的作用,不过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座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谁会不懂战斗意志的重要性?
反观丁伟,他论国防的毕业论文,却不乏真知灼见。尽管这一论文尺度有些大,演讲期间遭到部分学员反对,但由于观点深刻,被老师长特批继续演讲。所以很多人认为,丁伟虽然只是少将,但具有元帅的战略水平,是晋西北铁三角中战略水平最高的。
跟李云龙和丁伟一比,孔捷就显得有些尴尬。论战术水平,他明显不如李云龙;论战略水平,也达不到丁伟的境界。可以说,他是铁三角中毫无争议地能力最弱者。
但令人奇怪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云龙和丁伟都被安排留在国内驻守,而孔捷却得以率领一支军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那么,晋西北铁三角中,为何唯独孔捷可以入朝参战?我们从孔捷的一番话中,便可看出端倪。
建国后,铁三角都被安排到军事学院学习,三人在学院宿舍中再次见面。老战友久别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时,李云龙和丁伟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不学习照样可以打胜仗,但孔捷马上提醒他们:“可不敢瞎说,上级派我们来学习,自有上级的道理。”
孔捷这番话,固然体现了他是一个纪律意识非常强的人,同时也可见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事实上,在军事学院学习期间,当李云龙忙着和张白鹿约会、丁伟忙着参加各种聚会时,孔捷总是一个人捧着书学习。
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抗美援朝我军面对是一个从未交过手且非常强大的对手,了解敌人比什么都重要。任何战术、战略的制定,都必须建立在了解敌人的基础上。显然,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孔捷对美军的研究和了解肯定比李云龙和丁伟更深刻。
李云龙和丁伟虽然能力更强,但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可能打大胜仗,但也可能打大败仗。而孔捷能力虽然相对较弱,不太可能打大胜仗,但也可以避免惨败。对付陌生且强大的敌人,上级肯定是持谨慎态度,宁可无法大胜,也要避免惨败,前期追求小胜即可,也正因如此,铁三角中,唯独孔捷可以入朝参战。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