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陷越深!台积电美国工厂传出消息,张忠谋不愿看到的局面出现了

小杰的音乐生活 2023-09-04 17:21:27

众所周知,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机构,目前均无法实现向外界的自由出货。芯片的代工渠道受阻,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展本土的芯片制造产业链。

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机构,台积电则选择了赴美设立芯片工厂,进而争取到美企手中的芯片代工订单。近期,台积电美国工厂传出消息,张忠谋不愿看到的局面出现了。

据了解,台积电之所以答应赴美设立代工厂,就是由于美方在修改规则的初期,许诺了台积电种种好处。比如,建厂补贴、税收减免以及优先提供美国企业的芯片代工订单等,由于台积电对先进制程工艺的营收依赖性很大,最终,也是选择了赴美设立5纳米的芯片工厂。

进入2021年下半年,台积电手中美企订单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其全球市场营收的60%。这也进一步让台积电,加大了对于美国芯片市场的依赖。2022年12月份,台积电向外界宣布,要在美国市场投入400亿美元,新建3纳米晶圆厂,以推动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

伴随着台积电的布局不断深入,美国针对台积电的态度也是不断转变。今年上半年,美方商务部发布澄清,表示“赴美建厂并取得相关补贴的半导体公司,需要向美方提交自己的机密数据(客户清单、芯片产能、订单数量等),还要将未来一段时间超预期部分的营收,用于偿还之前所得到的建厂补助。

“得不到就叫人家小甜甜、得到了就叫人家牛夫人。”美方邀请台积电建厂的目的达成之后,便开始针对台积电进行“收割”了。补贴拿不到,是没什么,毕竟美国晶圆厂代工的产品,利润在当时还足够支撑台积电的投资。

在近期,台积电在美国芯片工厂传出了新消息,首台EUV光刻机已经成功的落地。这标志着台积电的产能向美国转移,已经陷入到了无法逆转的局面。由于美企订单在台积电的营收占比不断增加,未来台积电几乎无法逃脱美方对其芯片代工业务的掌控。

其次,由于中国的终端企业不断砍单,台积电、三星等芯片代工机构,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欧美市场甚至还传出了芯片代工企业主动关停光刻机,以提升设备产能利用率的消息。如此一来,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就出现了。

在台积电赴美建厂的初期,张忠谋就层表示这是“浪费、昂贵且徒劳无功的举措。”想要扭转台积电,在赴美建厂这件事情上的走向。之后,张忠谋又公开表示,称美方“仅通过500亿美元不够打造完整的本土供应链。”

虽然,张忠谋也认可美方推出的芯片法案,但是,总体上还是不看好台积电赴美建厂这件事情的。但现如今来看,张忠谋的劝告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事件反而是越来越向着张忠谋不愿看到的局面进行发展。

台积电这样下去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台积电在美国可以正常的运营,但是,却在代工业务上不能实现独立、自主,需要受到美国官方的管制。另一个,则是台积电在美国工厂的运营不善,要面临美国同类型企业的收购。

无论是前者抑或是后者,对于台积电自身的发展而言都不会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在美方竭力推行半导体产业本土化的背景之下,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却始终不看好赴美建厂这项决策。

前不久,张忠谋在一篇名为《重新定义全球化》的演讲中提到,新的全球化定义是要在“不伤害本国国家安全,以及现在或未来的科技经济领先条件下,允许本国企业在国外牟利,也允许外国产业及服务进入本国。”的基础下进行。

台积电赴美建厂,并将5纳米、3纳米的芯片工艺,放在美国工厂进行投产,显然是不符合张忠谋对全球化的新定义。且不说技术面临泄密风险,美国工厂代工出来的产品,还会对台湾工厂的订单投产带来影响。

反观国内,则已经逐渐从“缺芯少魂”的状态中走出来了,华为的麒麟芯片也在近期传出了好消息。越来越多的高端半导体,开始实现本土化的量产,对于外界进口芯片的需求势必还会进一步减少。这也不符合台积电赴美建厂,获取更多芯片订单的目的。

综上所述,台积电选择赴美设立代工厂之后,实际上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没有强大祖国庇佑的情况下,赴美建厂的台积电只能是任人摆布。不仅美方之前承诺的建厂补贴拿不到手中,还要在工厂的建设上,面临美国工会的干涉。

即便最后工厂建设完成并且投入生产,也将会是一个很难实现盈利的项目。加上美国企业的订单来自于中国,国内的需求不增加,台积电的扩产就会毫无意义。

但奈何其创始人张忠谋,已经决定不了台积电未来的走向了。这家曾经享誉全球的芯片代工巨头,走下坡路已经是在所难免。唯有恢复原来的全球化分工,台积电才能够继续维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阅读:4